恐懼癥自我診斷方法
部分人可能因為某一個事物或者是某一個場合產(chǎn)生恐懼感,因此會覺得自己是不是患有恐懼癥這種疾病,其實并不能僅僅從這個方面進行判斷而已,需要通多多種方法進行診斷才能確診,才能更好的針對性治療疾病。那么,恐懼癥自我診斷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我們來一起了解。
1、正常人的恐懼正常人對某些事物或場合也會有恐懼心理,如毒蛇、猛獸、黑暗而靜寂的環(huán)境等。關鍵看這種恐懼的合理性、發(fā)生的頻率、恐懼的程度、是否伴有自主神經(jīng)癥狀(如氣促、出汗、心悸等)、是否明顯影響社會功能,是否有回避行為等來綜合考慮。所謂回避,是指患者明知恐懼的程度與實際危險不相稱,卻必定要選擇回避,沒有回避就不算病態(tài)。
2、某些抑郁障礙伴有短暫的恐懼,某些恐懼特別是廣場恐懼也伴有抑郁心境,恐懼癥與抑郁并存可加重恐懼。診斷則根據(jù)當時每一個障礙是否達到診斷標準。若恐懼癥狀出現(xiàn)之前已經(jīng)符合抑郁障礙的標準,抑郁障礙的診斷則優(yōu)先考慮。
總結,相信人們對“恐懼癥自我診斷方法”的診斷方法都有一定的了解,其實出現(xiàn)恐懼癥后需要找出病因,才能更好針對性治療,同時也對疾病的治療有信心,積極面對面對疾病,能用正確的方法來面對疾病,而不是逃避問題,將會帶來更多嚴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