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永杰
臨汾市人民醫(yī)院
副主任醫(yī)師
氣滯型胃病的癥狀多種多樣,其中常見的包括上腹部脹滿、噯氣、食欲減退、惡心嘔吐以及舌苔白厚。這種病癥通常與情緒不暢、飲食不當?shù)纫蛩赜嘘P,導致脾胃功能失調。為了有效診斷和治療氣滯型胃病,及時就醫(yī)非常重要。
1、上腹部脹滿:這是一種常見的癥狀,主要由于胃氣不能正常運化而積聚在上腹部所致。上腹部脹滿通常表現(xiàn)為胸骨下邊緣與肚臍之間區(qū)域出現(xiàn)持續(xù)性或間歇性的不適感。情志不暢或飲食不當可能是引發(fā)這種癥狀的主要原因。
2、噯氣:這是消化不良或胃腸功能紊亂的表現(xiàn)。在氣滯型胃病中,食物在胃內停留時間過長,產生過多氣體,從而引發(fā)噯氣。這種現(xiàn)象常伴有打嗝或反酸,通常發(fā)生在食道和胃之間的連接處。
3、食欲減退:由于脾胃功能減弱,消化吸收能力下降,患者可能會長期不想吃東西或飯量明顯減少,尤其是在午后或晚上。這種情況可能與胃動力不足有關,影響了食物的有效消化和利用。
4、惡心嘔吐:胃部氣體積聚引起的胃腸道痙攣可能導致惡心嘔吐。胃動力不足時,胃內容物可能逆流,刺激嘔吐中樞,引發(fā)惡心嘔吐。這種情況常伴有腹部不適或疼痛,嘔吐物有時為食物殘渣或膽汁樣物質。
5、舌苔白厚:這是脾胃運化失常的表現(xiàn),濕邪困阻中焦,痰濁凝結于舌面,導致舌苔白厚。舌面上覆蓋著白色濕潤的物質,有時可以刮去但會很快再生。
為進一步評估氣滯型胃病的嚴重程度,建議進行胃鏡檢查以評估黏膜情況,并通過碳呼氣試驗檢測是否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治療上可以考慮中藥調理,如柴胡疏肝散、香砂養(yǎng)胃丸等。日常生活中,患者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以幫助改善癥狀。氣滯型胃病雖然常見,但通過積極的生活方式調整和適當?shù)闹委煟Y狀可以得到有效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