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楠
濟南市中心醫(yī)院
主任醫(yī)師
登革熱的傳播確實與蚊子密切相關,主要是通過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的叮咬傳播。這些蚊子喜歡生活在溫暖潮濕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因此這些地區(qū)登革熱的流行更為常見。
1、傳播途徑
登革熱是一種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通過攜帶病毒的埃及伊蚊或白紋伊蚊叮咬人體傳播。當蚊子叮咬感染者后,再叮咬其他健康人群時,病毒會通過唾液腺進入人體。病毒在人體內迅速復制并產生毒素,引發(fā)一系列癥狀,例如發(fā)熱、皮疹和全身不適。
2、常見癥狀
感染登革病毒后,患者通常會出現持續(xù)高熱,并伴隨頭痛、眼眶周圍疼痛、肌肉和關節(jié)酸痛等癥狀,這些也被稱為“斷骨熱”的特點。隨著病情進展,可能出現皮疹、出血傾向(如牙齦出血或皮下瘀斑)等表現。部分患者還會伴隨淋巴結腫大或肝脾腫大,嚴重者可能發(fā)展為登革出血熱或登革休克綜合征,危及生命。
3、治療和預防
目前尚無針對登革熱的特效抗病毒藥物,治療主要是對癥支持。對于高熱者,可以采取物理降溫或使用退燒藥;瘙癢明顯者可以局部使用爐甘石洗劑;如果出現出血傾向或血小板降低,可能需要輸注血小板或其他對癥處理。
在預防方面,應重點控制蚊蟲滋生環(huán)境。避免在家中或周圍存留積水(如花盆、廢輪胎等),定期更換水體容器,減少蚊子的孳生地。外出時可以穿淺色長衣長褲,并使用蚊蟲驅避劑。個人衛(wèi)生方面,也需保持居住環(huán)境清潔,避免蚊蟲藏匿。
保護自己和家人免受登革熱侵害,不僅需要了解疾病傳播途徑,更需要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其被動治療,不如從源頭防止蚊子的滋生,用健康的環(huán)境讓病毒無處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