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谷穴有什么作用與好處
發(fā)布時間:2019-02-1461258次收聽
語音內(nèi)容:
合谷穴有止痛、疏風、解表、清熱、活血通絡、降低血壓、鎮(zhèn)靜神經(jīng)的作用與好處。
合谷穴還有疏風、解表、清熱,能治療像感冒、頭痛、鼻塞不通癥狀。還能夠活血通絡、祛風解表,治療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還能治療濕疹、蕁麻疹,皮膚科的疾病。
合谷穴的應用范圍非常的廣泛,但應用的最多的還是止痛的作用。平時出現(xiàn)頭痛、牙痛、痛經(jīng),癥狀不嚴重的時候,都可以按摩合谷穴,緩解疼痛的癥狀。合谷穴為全身反應的最大刺激點,可以降低血壓、鎮(zhèn)靜神經(jīng)。
合谷穴還有疏風、解表、清熱,能治療像感冒、頭痛、鼻塞不通癥狀。還能夠活血通絡、祛風解表,治療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還能治療濕疹、蕁麻疹,皮膚科的疾病。
合谷穴的應用范圍非常的廣泛,但應用的最多的還是止痛的作用。平時出現(xiàn)頭痛、牙痛、痛經(jīng),癥狀不嚴重的時候,都可以按摩合谷穴,緩解疼痛的癥狀。合谷穴為全身反應的最大刺激點,可以降低血壓、鎮(zhèn)靜神經(jīng)。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wǎng)頁分享至朋友圈。
相關推薦
太沖穴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07/44/oYYBAGIN5WmAYMc5AAFPzNv1kPI140.jpg)
太沖穴的位置太沖穴在我們的腳上,在第一第二跖趾的,聯(lián)合部的前下方凹陷處。太沖穴如何取穴第一第二的跖骨的結合部前下方的凹陷,這個位置就是我們說的太沖穴。太沖穴的功效太沖穴是肝經(jīng)的原穴,是針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穴位。它可以治療頭面的疾病,如頭疼,巔頂痛,耳聾耳鳴,梅核氣,慢性咽炎,面癱等。還可以治療胸脅部的疾病,如胸脅脹滿,乳腺增生,乳房疼痛,還可以治療消化系統(tǒng)疾病,如胃疼,反酸,燒心,胃脹,腹痛,胃膽絞痛,膽石癥等,還可以治療婦科病,如崩漏帶下,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等,還有睪丸疼痛,陰囊鞘膜積液,遺精,陽痿早泄等,都有很好的調(diào)理作用。對泌尿系疾病,如尿頻尿急,尿澀尿痛也有很好的功效。除此之外,對足趾的疾病也有很好的效果。太沖穴最合適的理療方法太沖穴理療可以采用針刺,按摩和艾灸的方法。針刺時,采用1寸的針,跟皮膚呈90°角,垂直進針。艾灸時,可采用溫和灸或回旋灸,距離皮膚5-10公分,時長5-10分鐘。按摩時,可以用揉法或點按法。太沖穴理療的頻率及最佳時間病癥重時,每日1-2次,癥狀緩解后,每周1-2次。太沖穴的禁忌氣血虛弱的時候,不能重刺。按摩的時候,不能暴力按壓,防止造成趾間肌的損傷。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07/2A/oYYBAGHc8-qAShiAAALbAoez3io91.jpeg)
中脘穴
中脘穴的位置中脘穴位于我們的上腹部,位于胸劍聯(lián)合的下端,與肚臍連線的終點,肚臍上四寸的地方。中脘穴如何取穴病人呈仰臥位,我們先從上方摸到胸骨的末端,胸劍聯(lián)合的地方,然后另一只手抵在中脘穴上,這個之間的距離是八寸,在人體的正中線上,這條線的中點,就是中碗穴的位置,也就是臍上四寸的位置。中脘穴的功效中脘穴是一個很重要的腧穴,可以治療很多消化系統(tǒng)的疾病,如胃疼,反酸,燒心,嘔吐等。還可以治療一些腸腹疾病,如腸鳴,泄瀉,便秘等。它對治療失眠,精神分裂癥,抑郁等神志疾病也有很好的功效。中脘穴最適合的理療方法中脘穴可以針灸,也可以按摩和艾灸。針灸時,經(jīng)過常規(guī)消毒后,采用一寸半的毫針,在中脘穴上進針,進針后留針約20分鐘。艾灸,適用于虛寒性的病癥,用艾灸條,在離皮膚5-10公分的高度,進行溫和灸或者回旋灸,以熱力滲透,皮膚微微發(fā)紅為度。用隔姜灸的時候,取一片生姜,用針將生姜打上一些小孔,再將生姜放在中脘穴上,之后將艾壯放到生姜上點燃,一般會連續(xù)三壯,也可以根據(jù)艾壯的大小來確定。另外,還可以采用按摩的辦法,可以用按法,也可以用揉法。中脘穴理療的頻率及最佳時間中脘穴的理療每天都可以做,只要是適應癥就可以。中脘穴的禁忌禁忌暴力進針或者針刺的深度過深,過飽或過饑的時候,也不宜進行。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4E/53/o4YBAGHc89CAfAR5AALa7b8dA8g45.jpeg)
太沖穴
太沖穴的位置太沖穴在我們的腳上,在第一第二跖趾的,聯(lián)合部的前下方凹陷處。太沖穴如何取穴第一第二的跖骨的結合部前下方的凹陷,這個位置就是我們說的太沖穴。太沖穴的功效太沖穴是肝經(jīng)的原穴,是針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穴位。它可以治療頭面的疾病,如頭疼,巔頂痛,耳聾耳鳴,梅核氣,慢性咽炎,面癱等。還可以治療胸脅部的疾病,如胸脅脹滿,乳腺增生,乳房疼痛,還可以治療消化系統(tǒng)疾病,如胃疼,反酸,燒心,胃脹,腹痛,胃膽絞痛,膽石癥等,還可以治療婦科病,如崩漏帶下,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等,還有睪丸疼痛,陰囊鞘膜積液,遺精,陽痿早泄等,都有很好的調(diào)理作用。對泌尿系疾病,如尿頻尿急,尿澀尿痛也有很好的功效。除此之外,對足趾的疾病也有很好的效果。太沖穴最合適的理療方法太沖穴理療可以采用針刺,按摩和艾灸的方法。針刺時,采用1寸的針,跟皮膚呈90°角,垂直進針。艾灸時,可采用溫和灸或回旋灸,距離皮膚5-10公分,時長5-10分鐘。按摩時,可以用揉法或點按法。太沖穴理療的頻率及最佳時間病癥重時,每日1-2次,癥狀緩解后,每周1-2次。太沖穴的禁忌氣血虛弱的時候,不能重刺。按摩的時候,不能暴力按壓,防止造成趾間肌的損傷。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4E/52/o4YBAGHc886AeN2LAAKn9l6MBN838.jpeg)
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的位置在內(nèi)踝高點上三寸,脛骨后緣取穴。三陰交穴怎么取穴在內(nèi)踝的高點,用患者的同身寸四指,就是它的三寸,它在脛骨的內(nèi)側緣位置,就是三陰交穴。三陰交穴的功用它有很好的調(diào)理脾氣的作用,對于腹脹腹痛腹瀉胃疼便秘,這類的消化道的疾病,它有很好的調(diào)整作用,它可以理血,它可以治療各種的血癥,各種的婦科的疾病,像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帶下這樣的疾病,不孕、不育,三陰交都有很好的治療功用,再有,三陰交也可以用于男科病的治療,用于遺精陽痿早泄,用于尿頻尿急,尿不盡,以及排尿困難,可以用于局部疼痛,下肢痿痹,像中風病的,下肢的不能夠靈活的運動。三陰交穴最適合的理療方法通常來說,我們會用一寸半的針,在與皮膚呈90度角垂直進針,在這個部位提插捻轉得氣,或者是讓感覺沿脛骨的內(nèi)側向小腿進行放散,可以采用艾條灸,可以用溫針灸,也可以使用艾條回旋灸的方法,以局部皮膚紅潤,熱力滲透為度,持艾條的時候,艾柱到皮膚之間大概5-10公分,每次灸治的時間,是10-15分鐘,可以采用刮痧的方法,我們用刮痧的圓角面,采用直刮的方式去治療,輕度的,以皮膚微微發(fā)紅就可以了,可以采用按法以及揉法。三陰交穴理療的頻率及最佳時間根據(jù)病癥的不同,我們來設置三陰交穴的使用頻率,像痛經(jīng)這種有周期性的疼痛的疾病,我們一般在月經(jīng)來潮之前一周到十天,開始治療,可以有效的緩解病癥的出現(xiàn),再有脾虛、便秘、腹脹的疾病,根據(jù)程度去使用,如果程度重,我們每日治療一次,如果疼痛輕的,我們可以一周治療1-2次。三陰交穴的禁忌三陰交,它可以有效地促進子宮的收縮,因此孕婦以及有流產(chǎn)史的孕婦,是禁用這個腧穴的。
臟腑點穴是什么
臟腑點穴屬于中醫(yī)療法,也就是施治者通過雙手或“指功”作用于患者的經(jīng)絡穴位來實施治療的,重點部位在腹部,也可以用于治療身體四肢,腰背疼痛一系列的疾病,達到恢復身體臟腑的功能。運用臟腑點穴對于患者來說既不用針又不用藥,效果很好,自然很受歡迎。
中指有什么穴位
中指主要有兩個穴位,第1個穴位就是中沖穴,第2個穴位就是肺心穴。這兩個穴位也會有不同的癥狀,當出現(xiàn)比較疼痛的情況,那么就表明這兩個穴位方面所對應的身體也會出現(xiàn)一定的疾病,第1個穴位它能夠治療中暑和消化不良等的情況,肺心穴治療神經(jīng)性引發(fā)的疼痛。
商陽穴怎么按摩
為了有效達到養(yǎng)生保健效果,不少人都會選擇按摩穴位的方式,不過在按摩時,每一個不同的穴位都有著一定的區(qū)別,如果想要按摩商陽穴,首先就應該沿著肌肉按摩,另外也應該用中指去按摩,把按摩的時間控制在2分鐘到5分鐘之內(nèi),除此之外也需要了解一些禁忌事項。
中脘在肚臍上幾指
中脘穴在肚臍上面,約4寸左右,屬于一個比較重要的穴位,倘若跟一些諸如關元穴、天樞穴以及血海穴這些穴位搭配就可以達到減肥的功效;倘若跟合谷穴、解溪穴以及足三里穴這些穴位搭配,就可以達到祛除患者體內(nèi)的濕氣的目的。
太陽穴脹痛怎么辦
在當代社會很多人由于長期的工作壓力,大量的工作讓人焦頭爛額,過度的使用大腦,就會產(chǎn)生太陽穴脹痛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這類情況,可以適當?shù)姆潘?,或者按摩一下就好,但是應該注意手法,也應該注意?guī)律性,一旦出現(xiàn)嚴重情況,對于身體也有非常大的危害。
百會穴的保健方法及注意事項是什么
外關穴有什么作用與好處
按列缺穴可不可以緩解頭痛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6E/74/o4YBAFw_8giASWvfAAOE3EGxfbg46.jpeg)
常用的止痛穴位有哪些
常用的止痛穴位有合谷穴、足三里、委中穴和列缺穴。中醫(yī)里有一首歌訣: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合谷穴是治痛要穴。治療頭面五官的痛癥:頭痛眼睛痛、牙痛、喉嚨腫痛。足三里是調(diào)理腸胃功能的保健要穴,胃痛、胃痙攣、十二指腸潰瘍、肚子痛等癥狀都可以治療。“腰背委中求”指凡腰背病癥都可取委中治療。列缺乃肺經(jīng)本經(jīng)之氣得過陽明而上達頭腦,按摩列缺穴,善療偏頭患,疏通頸項部經(jīng)絡氣血,迅速緩解頸項疼痛和感冒癥狀。
曲池穴怎么找位置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01/CD/oYYBAF62E_KABq8wAAEdV7JPU5U501.jpg)
懸鐘穴的保健方法及注意事項
臨床當中懸鐘穴主要用于治療頭痛、腰痛、胸腹脹滿、下肢麻痹、半身不遂、腳氣、頸椎病等病癥。尤其對于高血脂癥、高血壓等病癥具有非常不錯的治療效果。懸鐘穴位于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3寸,當腓骨后緣與腓骨長、短肌肌腱之間凹陷處,屬于足少陽膽經(jīng)的一個腧穴。懸鐘穴具有比較強的疏通經(jīng)絡,行氣活血的功能。中醫(yī)認為刺激懸鐘穴能夠通經(jīng)活絡,強筋健骨。臨床可以用拇指按揉在懸鐘穴位,輕輕點壓或者按壓,每天堅持3到5分鐘,長年累月的堅持能夠起到很好的益腎、壯骨、養(yǎng)髓的效果。懸鐘穴位如果長期按揉或者艾灸,對于緩解老年性骨質(zhì)疏松,而出現(xiàn)的全身疼痛無力,甚至老年性的癡呆、健忘、失眠等等有比較良好的保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