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大便有白色黏稠狀液體可能是由于器質(zhì)性疾病、功能性疾病等所引起。
器質(zhì)性疾病可能是因為腸道病變所分泌的黏液所導致,包括息肉及潰瘍型病變。潰瘍型病變的潰瘍表面可能會有滲出,滲出物排到體外通常是比較黏稠的液體,包括急性腸炎,造成腸黏膜的破損,表面會出現(xiàn)分泌物。急性腸炎在臨床上主要是指進食不潔食物,從而出現(xiàn)上吐下瀉、腹瀉等癥狀,甚至可能會有發(fā)熱的表現(xiàn)。急性腸炎的治療重點在于防止脫水,因此患者在急性期需要注意大量補充水和血容量,以免脫水后出現(xiàn)嚴重的并發(fā)癥。同時患者可以服用慶大霉素、諾氟沙星、黃連素等藥物,如果用時伴有發(fā)燒,可以輸消炎藥,如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另外,某種息肉可能會分泌大量黏液,黏液排出體外可能會看到白色黏稠狀液體,這類疾病需要及時做腸鏡完善檢查,進行明確診斷。而功能性疾病相對少見,如腸易激綜合征,有時候也會排出黏液樣物質(zhì),但是患者在化驗大便及做腸鏡時無異常發(fā)現(xiàn)。如患者有腹痛等痙攣性疼痛,可以服用山莨菪堿等解痙藥物進行治療。如果患者主要以腹瀉為主,則可以口服洛哌丁醇或者蒙脫石散等進行治療。如果患者主要以便秘為主,則可以服用滲透性瀉藥,如聚乙二醇、乳果糖等治療。另外,腸道菌群調(diào)節(jié)藥物,如乳酸桿菌、雙歧桿菌等制劑也可以糾正腸道菌群失調(diào)。
患者在飲食上需要注意避免過多食用產(chǎn)氣的食物,如乳制品、大豆等,患者需要注意多進食高纖維的食物,可以改善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