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動脈瘤與頸動脈瘤的區(qū)別
![](https://static3.bohe.cn/article/pc/images/pic1.png)
腦動脈瘤與頸動脈瘤的主要區(qū)別在于發(fā)生部位與對身體的具體影響,前者主要位于腦內動脈,而后者則發(fā)生在頸部的頸動脈。兩者均屬于動脈瘤,但因位置和血供特點的不同,其癥狀表現(xiàn)、診斷方式以及治療方法均有所差異。
腦動脈瘤通常是腦內血管壁局部薄弱形成的囊狀結構,多見于基底動脈、顱內的頸內動脈等區(qū)域。這類動脈瘤可能長期沒有癥狀,當瘤體較大時可能引發(fā)頭痛、視力模糊、雙目復視等癥狀。瘤體破裂后會導致蛛網膜下腔出血,嚴重情況下可能危及生命。頸動脈瘤則位于位于頸動脈主干或分叉處,可能會壓迫喉返神經、迷走神經等結構,表現(xiàn)為聲音嘶啞、吞咽困難,甚至是壓迫性腫塊。如果瘤體破裂,同樣會導致大出血,其危險性也不可忽視。
兩種動脈瘤的治療方式因瘤體情況而定。腦動脈瘤的治療包括血管內介入栓塞術(如彈簧圈栓塞)、顯微外科夾閉術及流量導向裝置治療,具體方法根據瘤的大小和形狀決定。頸動脈瘤則通常采用開放手術修復,必要時使用人造血管移植或覆膜支架輔助修復。對于無癥狀的小型動脈瘤,兩者均可選擇定期隨訪觀察,但需定期檢查確保瘤體無擴張跡象。
避免動脈瘤發(fā)生的重點在于控制可干預的風險因素,例如戒煙、限制高脂肪攝入、控制血壓及避免劇烈情緒波動。特別是有家族史的人群需定期進行頭顱或血管影像學檢查,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干預,以降低風險。如果已經出現(xiàn)疑似癥狀,應立即前往醫(yī)院進行影像學檢查(CTA、MRA或DSA),明確診斷并進行相應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