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受損可能由病毒感染、藥物毒性、濫用酒精或其他毒物引起,需要盡快就醫(yī)進行診斷和治療。
肝臟是人體的重要代謝器官,像是一座“化工廠”,負責處理毒素、分解藥物,以及維持能量平衡。但一旦受到損害,其正常功能就會受到威脅。急性肝受損的常見原因中,病毒性肝炎(如甲肝、乙肝)是較為顯著的感染因素。一些藥物,特別是濫用或過量服用對乙酰氨基酚,可能直接導致肝細胞損傷?;瘜W毒物如某些殺蟲劑也不容忽視。還有,長期酗酒或一次性攝入過量酒精也可能誘發(fā)急性肝損傷。
如果急性肝受損發(fā)生,可能會有明顯或潛在的癥狀。常見表現(xiàn)包括疲乏無力、黃疸(皮膚或眼白發(fā)黃)、尿液顏色深似茶水、惡心嘔吐、右上腹部悶脹或疼痛等。嚴重時可能出現(xiàn)意識障礙或昏迷。有些人早期癥狀并不明顯,但肝功能已經(jīng)受損,這種隱匿性使定期健康體檢尤其重要。
想降低急性肝受損的風險,日常生活中需多加注意:避免隨意服藥,尤其是抗生素、止痛類藥物;遠離可能的化學毒物;控制飲酒量或盡量禁酒;注意食品衛(wèi)生,防控病毒性肝炎的傳播;如果有肝病家族史,應更注重肝功能的監(jiān)測。一旦懷疑自己有相關癥狀或肝功能異常,需要及時到醫(yī)院接受肝功能檢查,明確是否有肝損傷并接受進一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