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塞為什么總在清晨發(fā)作
醫(yī)院中經常在清晨接到腦梗塞病人,他們通常是一覺醒來,卻發(fā)現一側肢體麻木無力,活動不靈活,甚至出現完全偏癱,或伴有不會說話等癥狀。送到醫(yī)院一檢查,才知道是患上了腦梗塞。
那么,為什么清晨容易發(fā)生腦梗塞呢?目前臨床認為這與機體的動脈血壓、血漿中兒茶酚胺及纖維蛋白原活性等生理性晝夜變化有關。
血壓波動
受生物鐘的影響,人的血壓表現出明顯的晝夜波動性。整體上看來,人在夜間入睡后,血壓會自然下降一定幅度,血流速度也隨之減慢,于是便為清晨發(fā)生腦梗死奠定了生理病理基礎。
血液凝固性改變
有臨床學者連續(xù)抽血化驗24h血液黏度時發(fā)現,人體在凌晨2點到6點,血液中兒茶酚胺、纖維蛋白原活性增強,紅細胞壓積以及黏度均相對增高,從而使血液凝固性增強。再加上人經過夜間長時間的睡眠,沒有水分的補充,但仍繼續(xù)有腎小球濾過,導致血漿丟失,血液變得更加濃縮,黏度更大,因此易發(fā)生腦梗塞。
睡眠姿勢
還有學者認為,睡眠時姿勢的固定側臥,會使頸部扭曲,壓迫頸動脈,造成供血減少或靜脈回流不暢,也可能成為腦梗塞易于清晨發(fā)生的因素之一。
相關推薦
為你推薦
科普文章
短視頻
科普文章
短視頻
熱門問題
專家答疑
生活問答
- 1 腦梗塞是怎么得的
- 2 腦梗塞由什么引起
- 3 腦梗塞應該多該注意什么
- 4 腦梗塞應該注意什么
- 5 腦梗塞是怎樣形成的呢
- 6 造成腦梗塞怎么引起的
- 7 什么是腦梗塞
- 8 腦梗塞是怎么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