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濕氣重是什么意思
中醫(yī)濕氣重是什么意思呢?濕氣是一種中醫(yī)理論概念。中醫(yī)認為自然界中氣候潮濕、食肉等是濕氣的來源,濕邪過重則易傷陽氣。認為通過飲食、起居可以對濕氣進行調(diào)節(jié)。
濕是最容易滲透的。濕邪從來不孤軍奮戰(zhàn),總是要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濕氣遇寒則成為寒濕,這就好比冬天的時候,如果氣候干燥,不管怎么冷,人都還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濕氣重,人就很難受了。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難受,就是因為南方濕氣比較重,寒濕襲人。濕氣遇熱則成為濕熱,這就好比夏天的桑拿天,又熱又濕,讓人喘不過氣來,明顯不如烈日當空、氣候干燥的時候來得痛快。濕氣遇風則成為風濕,驅(qū)風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風濕,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時半會兒治不好了。濕氣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也是不好處理的健康問題。
運動出汗是很好的去濕氣的方法,濕氣比較重的人夏天不能過多的開空調(diào)、風扇。有一種說法叫做“冬病夏治”,夏天其實就是要讓身體里面的汗出來,否則體內(nèi)濕氣太重,濕氣沒法出來到了冬天肯定會又要得病。平常每天堅持適量的運動,對身體是非常有益的。運動可以緩解壓力、拉伸身體的各個關節(jié),加速濕氣排出體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