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您是何種類型的脾虛
脾虛證多因飲食、勞倦、思慮過度所傷,或病后失調所致的脾氣虛、脾陽虛、脾氣下陷、脾不統(tǒng)血等證。
脾氣虛證
一、定義
指脾氣不足,失其健運,以食少、腹脹、便溏及氣虛癥狀為主要表現的虛弱證候。
二、成因
本證多因寒濕侵襲,飲食不節(jié),或勞倦過度,或憂思日久,吐瀉太過,損傷脾土,或稟賦不足,素體虛弱,或年老體衰,或大病初愈,調養(yǎng)失慎等所致。
三、臨床表現
⑴有飲食失調、勞倦、思慮傷神,久病體虛之病理基礎。
⑵有脾失健運的證候:食少、腹脹、便溏。
⑶有氣虛證候:神疲乏力、氣短懶言、舌淡、脈無力。
⑷可有水濕積聚證候:浮腫、形體肥胖。
本證以食少、腹脹、便溏與氣虛癥狀共見為辨證的主要依據。
脾虛氣陷證
一、定義
指脾氣虛弱,中氣下陷,以院腹重墜、內臟下垂及氣虛癥狀為主要表現的虛弱證候。又名脾(中)氣下陷證。
二、成因
本證多由脾氣虛進一步發(fā)展,或因久泄久痢,或勞累太過,或婦女孕產過
多,產后失于調護等損傷脾氣,清陽下陷所致。
三、臨床表現
院腹重墜作脹,食后益甚,或便意頻數,肛門重墜,或久泄不止,甚或脫肛,或小便渾濁如米泔,或內臟、子宮下垂,氣短懶言,神疲乏力,頭暈目眩,面白無華,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脈緩或弱。
本證以院腹重墜、內臟下垂與氣虛癥狀共見為辨證的主要依據。
脾陽虛證
一、定義
指脾陽虛衰,失于溫運,陰寒內生,以食少、腹脹腹痛、便溏等為主要表現的虛寒證候。又名脾虛寒證。
二、成因
本證多因脾氣虛進一步發(fā)展;或因過食生冷、外寒直中、過用苦寒,損傷脾陽;或腎陽不足,命門火衰,火不生土,以致脾陽虛衰,溫運失職,寒從內生,水谷失運,水濕不化。
三、臨床表現
食少,腹脹,腹痛綿綿,喜溫喜按,畏寒怕冷,四肢不溫,面白少華或虛浮,口淡不渴,大便稀溏,甚至完谷不化,或肢體浮腫,小便短少,或白帶清稀量多,舌質淡胖或有齒痕,舌苔白滑,脈沉遲無力。
本證以食少、腹脹腹痛、便溏與虛寒癥狀共見為辨證的主要依據。本證有畏冷肢涼、院腹隱痛喜溫等寒象,可與脾氣虛證相鑒別。
脾不統(tǒng)血證
一、定義
指脾氣虛弱,不能統(tǒng)攝血行,以各種慢性出血為主要表現的虛弱證候。又名脾(氣)不攝血證。
二、成因
本證多由久病氣虛,或勞倦過度,損傷脾氣,以致統(tǒng)血無權所致。
三、臨床表現
各種慢性出血,如便血、尿血、吐血、鼻出血、紫斑,婦女月經過多、崩漏,食少,便溏,神疲乏力,氣短懶言,面色萎黃,舌淡,脈細無力。
相關推薦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4F/69/o4YBAGLh6qSAMHpmAACBjT_IlO4863.jpg)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4E/05/ooYBAGGLLz-AUOAqAAMtcG6WXrM28.jpeg)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01/B2/o4YBAF4BiOmAERjMAAKPBuwRNag94.jpeg)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00/65/oYYBAF3KG0qAb3b3AAPnhc18NmA56.jpeg)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00/80/oYYBAF3WLwuAUEygAAL5Z5ktkGk08.jpeg)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74/94/oYYBAF0_szCAMFgLAAHa2NAh3nI62.jpeg)
為你推薦
科普文章
短視頻
科普文章
短視頻
熱門問題
專家答疑
生活問答
- 1 脾虛怎么引起的
- 2 什么是脾虛
- 3 脾虛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
- 4 脾虛是怎么引起的
- 5 脾虛如何調理脾虛會不會肥胖
- 6 脾虛的癥狀
- 7 脾虛如何飲食
- 8 什么是脾虛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