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五“性”一定要記牢
每種食物都有自己的食性。
除了色味以外,每種食物都還有自己的食性。中醫(yī)飲食養(yǎng)生,首先就要談到食物的“性”,我們可以把它分為五類:寒性、涼性、平性、溫性,熱性。
顯然,寒性和涼性都是偏寒涼的食物,只不過寒性食物的程度更重一點。而溫性和熱性也一樣,都是偏溫熱的食物,只是熱性食物程度更強。而不冷不熱的,就是平性的。
我們日常生活常見的谷類和豆類食物中,性平的有很多,它是最沒有傷害性的,適合各種體質的人吃。比如,大米、土豆、芋頭、山藥、紅薯,黃豆、豌豆、豆?jié){、熟的白蘿卜、胡蘿卜等。
而涼性食物,以水果蔬菜居多,比如,黃瓜、茄子、芹菜、生菜、蘆筍、生的白蘿卜、大白菜等,都屬于涼性食物,而且小麥也是涼性的。
至于寒性食物,它和涼性食物一樣,都可以清熱去火、涼血解毒,只是涼性食物更溫和一些。綠豆、苦瓜、荸薺、蓮藕、海帶、紫菜等食物,都是寒性的。
溫性和熱性食物,則可以溫經通絡、散寒助陽。常見的熱性食物,有辣椒和胡椒,溫性食物比較多,比如,大蔥、生姜、韭菜、紅糖、紫蘇、丁香、洋蔥、南瓜等。
我之所以不肯為大家羅列更多食物的性味,是因為很多食物的性味歸屬是有爭議的。像大米屬于平性、綠豆屬于寒性、小米屬于涼性、辣椒屬于熱性、生姜屬于溫性等,這些是大家已經達成共識的。但另外一些食物的歸類,比如,西瓜、冬瓜到底是涼性還是寒性,蘋果到底是平性還是涼性,各家說法不一。
我肯定有自己的判斷,但在這里我不便為大家一一解釋,只是想要提醒大家,關于食物性味的分類,還是要多加留意,選擇經過歷史檢驗的說法。
有的朋友可能會問了:“既然平性的食物最好,那是不是可以都吃平性的?不熱也不冷,多好?!?/p>
理論上這樣想是沒錯的,但實際上,平和體質的人非常少。我們出生以后,受到后天的影響,大部分人的體質,或多或少有些偏熱、偏寒,也會受到外界病邪的影響受寒或者中暑。
這時候,了解食物的食性以后,就可以根據(jù)"寒則熱之,熱則寒之"的原則,幫我們調理身體。比如,假如你是一個身體虛寒的女孩子,大夏天的還覺得冷,那么不妨適當吃一些熱性食物和溫性食物,它們可以使身體發(fā)熱,增強我們的活力。
當然,如果你是一個寒冬臘月都只需要穿一件單衣的壯小伙,就不適合多吃熱性食物,否則很容易出現(xiàn)便秘等上火癥狀。
平時偶爾上火的時候,你可以喝點綠豆湯等寒涼的食物去火;天寒地凍、手腳冰涼的時候,喝點姜湯、吃點羊肉也可以很好地溫暖身體。
如果你體質天生偏寒,那么日常飲食就要在平性食物的基礎上,適當多增加一些溫性、熱性的食物,這個道理,相信不需要我多加闡述,大家自己就很容易明白。
相關推薦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4D/A1/o4YBAGGEooCAWvD6AADpNY9kjtA303.jpg)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45/7A/ooYBAGDVrRqADigTAAD85bnXEiM066.jpg)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42/23/o4YBAGDJQCCAKcBBAADBRgRMVXA36.jpeg)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02/3C/o4YBAF4b1FiAe3FQAAJYV3R1Q3k37.jpeg)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02/3C/o4YBAF4b1FqAYemOAAJPmPS7NvE81.jpeg)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01/0A/ooYBAF3D9CqAGENAAAMTJR5G9PE68.jpeg)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03/CE/o4YBAF62FC2ATyoSAACkJxGpIoo804.jpg)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6A/35/o4YBAFujWaGACk3mAASuqN7xjQQ865.png)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4E/C2/ooYBAGIDebWASKssAAMlbCtfTws74.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