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视频9l在线观看|亚洲欧美蜜芽tv在线一区|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日韩动漫精品一区

  • <u id="eeaip"></u>
    <address id="eeaip"><option id="eeaip"></option></address>
      <code id="eeaip"></code>
      • <rp id="eeaip"><pre id="eeaip"><pre id="eeaip"></pre></pre></rp>
        <strike id="eeaip"></strike>
        <address id="eeaip"></address>
        <cite id="eeaip"></cite>
        <cite id="eeaip"></cite>
        <u id="eeaip"></u>
        博禾醫(yī)生官網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醫(yī)生 找醫(yī)院

        糖尿病并發(fā)大血管和微血管病變

        發(fā)布時間:2018-06-0664361次瀏覽

        這種病變是糖尿病肢體血管病變的主要病理變化。

        1、大血管病變

        是指肢體大、中、小動脈硬化性狹窄或阻塞而言。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動脈粥樣硬化之間并無組織病理學的差別,但糖尿病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率更高,年齡更小,病變發(fā)展較快,病情較重,致殘率和病死率較高。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機制比較復雜,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血管內皮損傷

        是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因素。糖尿病患者由于多種病理因素導致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功能紊亂,內皮下膠原組織暴露,引起血小板聚積、沉淀,并釋放血栓素B2、前列腺素E2等,促進血管收縮;還可刺激釋放VMF和抑制PGl2、 PA的產生,促進血栓形成;還可刺激血管壁中層平滑肌纖維細胞增生,并吞噬大量膽固醇脂類,生成粥樣斑塊。在動脈硬化的基礎上,更易形成血栓。

        (2)脂肪代謝紊亂

        糖尿病患者體內呈高胰島素血癥,能增加脂蛋白合成,抑制脂肪、膽固醇酯分解,促進高脂蛋白血癥形成,從而刺激動脈壁細胞攝取低密度脂蛋白(LDL),刺激血管平滑肌增生,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如胰島素水平過低,可使脂蛋白合成減少,也使周圍組織降解LDL減少,血脂升高,且胰島素不足使動脈壁抗損傷和修復能力降低,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的機會增加。

        (3)血液流變學異常

        糖尿病患者血小板黏附性、聚集性增高,血液黏度增高,血液呈高凝狀態(tài)是其病理生理特點。血小板聚集性增高的作用,主要是由于花生四烯酸代謝亢進促進血栓素A2(TXA2)增多,血管內皮損傷后PGh合成減少,從而使血小板內的cAMP減少所致。血液黏度增加的原因很多,如紅細胞聚集性增高,由于糖基化血紅蛋白增加或血磷減少,引起紅細胞變硬和變形功能降低,不能穿過比自身直徑小的毛細血管,導致微循環(huán)障礙,血黏度增加。糖尿病患者血漿纖溶酶原活化物抑制物(PAl一1)活性升高,而t-PA活性降低,尤其是有血栓形成者更為顯著,使得纖維蛋白原水平增高,纖維蛋白原在內皮上堆積引起血栓形成。此外,糖尿病患者抗凝血酶一Ⅲ活性降低,也是血液高凝狀態(tài)的一個重要原因。

        動脈硬化的進展導致血管腔狹窄,進而引起管腔阻塞,當動脈的病變范圍大、或大動脈干有狹窄,特別是伴發(fā)動脈痙攣時,則肢體出現缺血表現,如間歇性跛行、麻木、疼痛等,若在肢體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上繼發(fā)血栓形成,而動脈干完全閉塞,可以發(fā)生肢體壞疽。

        2、微血管病變:

        糖尿病微血管病變是決定糖尿病預后的主要因素,是器官并發(fā)癥的病理基礎。它可以發(fā)生在任何部位,包括皮膚和肌肉內,所以微血管病變也是糖尿病壞疽的起因。微血管病變是在持續(xù)高血糖作用下,體內糖化蛋白合成加快并沉積在微血管壁上,以及免疫復合物對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等,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基底膜增厚,內皮細胞增生,導致微血管管徑縮小,內膜粗糙,體液滲透增高,血管彈力和收縮力降低,從而使血流通過不暢,血液黏度增高,紅細胞聚集,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尤其是在內皮損傷處,最后是微血栓形成和(或)微血管閉塞,被稱之為“血栓性微血管病”。最主要的表現在視網膜、心、腎、神經組織,以及足趾、皮膚等處。由于微小血管血栓形成,引起局部組織缺血、缺氧和代謝產物聚集,在末梢神經功能障礙和感染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導致糖尿病壞疽的發(fā)生。嚴重者也導致臟器功能衰竭,影響到預后。

        一、中醫(yī)病因病機

        糖尿病血管病變屬中醫(yī)的“消渴”、“脫疽”等范疇,多見于消渴病的后期,主要由于稟賦不足,過食肥甘、醇酒厚味,損傷脾胃,運化失職,釀成胃熱,消谷耗津;或長期情志失調,氣郁化火,灼傷肺胃陰津;或由陽虛之體,復有勞欲過度,耗傷腎精,致肝火上亢,肺胃陰津受傷,陰虛爍熱,乃至消渴,日久不愈,復感六淫之邪。寒濕侵襲,正不勝邪,寒滯經脈,阻遏脈道,血泣不行,經脈肌膚失養(yǎng),淤久化熱,熱盛肉 腐,熱毒內蘊,發(fā)為“脫疽”。

        二、臨床表現

        全身癥狀表現為多食、多飲、多尿、消瘦疲乏無力等以及血糖增高,尿糖陽性;在肢體的表現主要有肢體缺血癥狀,早期患者常有肢體發(fā)涼、怕冷或發(fā)熱、觸電樣感覺、麻木等感覺異常,往往從四肢末端上行,呈對稱性“手套”和“襪套”。樣感覺遲鈍,對痛覺及溫覺刺激不敏感,震顫感覺和觸覺也減弱,即所謂“無痛足”。有的患者首先出現間歇性跛行,提示有較大血管病變引起的下肢缺血。當病變發(fā)展,下肢缺血嚴重時,出現足趾及足的遠端的靜息痛,平臥休息時疼痛加劇,夜間尤甚,影響睡眠。肢端缺血可引起局部營養(yǎng)障礙,皮膚營養(yǎng)障礙見皮膚干燥,蠟樣改變,彈性差,汗毛脫落,皮溫降低,皮色蒼白或紫紅;趾甲因營養(yǎng)障礙而生長緩慢、變形、肥厚、脆裂、失去光澤;小腿和足部肌肉萎縮,隨缺血程度的加重而日益明顯。足背及脛后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如有大動脈病變可有股、胭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若微血管病變?yōu)橹鲿r,雖有動脈搏動減弱但仍可觸及。若病變發(fā)生于上肢,也可有尺、橈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Buerger征陽性。當肢體缺血嚴重時,肢端可以發(fā)生潰瘍和壞疽,根據壞疽的性質、程度不同,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類型。

        1、濕性壞疽: 表現為肢體遠端局部軟組織皮膚糜爛,開始形成淺潰瘍,繼之潰爛深入肌層,甚至爛斷肌腱,破壞骨質,大量組織壞死腐敗,形成大膿腔,排出較多的分泌物,周圍紅腫熱痛。是糖尿病壞疽的主要類型,約占72。5%~76。6%。

        2、干性壞疽: 受累肢端末梢因缺血導致感覺遲鈍或消失,皮膚呈暗褐色,隨后出現壞死,肢端局部皮膚、肌肉、肌腱等干枯、變黑、干尸化,發(fā)展至一定階段會自行脫落。病變部分與健康皮膚之間界限清楚,多無分泌物,一般無肢端水腫。此型占5。95%~7。5%。

        3、混合性壞疽: 濕性壞疽與干性壞疽的臨床特點同時存在。既有肢端(多在趾指末端)的缺血干性壞死,又有足背、足底、小腿等處的濕性壞疽。此型占18。1%~20%。

        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微血管病變的生理病理變化,為細菌侵入、繁衍和感染迅速擴大提供了有利條件。輕度的外傷(抓傷、修甲傷、鞋襪摩擦傷、皮膚干裂等),以及皮膚受壓迫造成的片點狀壞疽,常是細菌侵入的途徑。在感染后,由于局部自身防御機能薄弱和神經功能障礙,足部的感染會沿肌腱腱鞘迅速向上蔓延,在跖底很快形成跖底筋膜腔高壓綜合征。感染還會穿透骨間肌向背側發(fā)展,骨質遭受感染會發(fā)生骨髓炎,產生大量膿液和腐敗組織,若感染范圍廣泛、嚴重,可引起全身感染(膿毒敗血癥)。引起感染的細菌常見的有葡萄球菌、念珠菌、霉菌和革蘭陰性桿菌,但以厭氧細菌感染引起的氣性壞疽最為嚴重。感染可加重局部微血管病變,使皮膚細小血管栓塞而出現大片壞死,使壞疽迅速擴展,又引起更為嚴重的感染,二者互為因果,這也是糖尿病壞疽截肢率和病死率高的一個原因。

        三、輔助檢查

        (一)化驗檢查

        (二)多普勒超聲檢查

        (三)肢體血流圖

        (四)甲皺微循環(huán)

        (五)血液流變學

        (六)足背靜脈血氣分析

        (七)x線檢查

        四、診斷標準

        1、有明確的糖尿病史,或有血糖值高、尿糖陽性、酮體陽性等診斷糖尿病的生化檢測指標。

        2、有肢體缺血表現,發(fā)涼、怕冷、麻木、疼痛、間歇性跛行。皮色蒼白或紫紅,營養(yǎng)障礙性改變,靜息痛。

        3、患肢足背動脈、脛后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甚至股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累及上肢者,可有尺、橈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Buerger征陽性。

        4、有足部潰瘍或壞疽,常繼發(fā)感染呈濕性壞疽。

        5、足部有周圍神經病變者,有痛覺、溫覺、觸覺減退或消失;皮膚及皮下組織萎縮。

        6、血液流變學檢測示血液高黏滯狀態(tài)。肢體血流圖示供血量降低,多普勒超聲示血管彈性減低,血流量及流速減低等。

        相關推薦

        02:55
        空腹血糖5.7嚴重嗎
        空腹血糖5.7mmol/L,對于一般人群是正常的血糖??崭寡钦7秶?.9-6.1mmol/L之間。但特殊人群不一樣,如孕婦,孕婦的空腹血糖,是3.9-5.1mmol/L。診斷妊娠糖尿病是≥5.3mmol/L,所以5.7mmol/L可以診斷為妊娠糖尿病。對糖尿病病人,5.7mmol/L的血糖已經控制處于良好的狀態(tài)了。若需明確診斷,需要查糖化和餐后兩小時的血糖,進一步看血糖控制的情況和是否能診斷為糖尿病。但孕婦,已經夠診斷妊娠糖尿病,需嚴格飲食控制和適當增加運動。
        02:14
        血糖儀測空腹血糖5.4正常嗎
        應該說是正常的,只要血糖儀沒什么問題。正常人空腹血糖,我說的是靜脈血,我們國家是規(guī)定是在6.1mmol/L以下,世界衛(wèi)生組織也是6.1mmol/L,但是美國用的指標是5.6mmol/L,是這么一個不同的標準。用血糖儀測定的空腹血糖,5.4mmol/L一般會說正常,因為血糖儀測定的血糖,大概這個和靜脈血比有15%,最高不超過15%的誤差,所以5.4mmol/L,再加15%也不會太高。但是用美國標準來判斷,可能測出來這個結果值,5.6mmol/L就算高了,要看用什么標準。
        對于糖尿病足的護理措施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經病變導致下肢發(fā)生潰瘍的疾病狀態(tài)。對于糖尿病足一定要及時治療,同時也要做好日常的護理工作。下面就來為大家介紹下糖尿病足的護理措施。一、經常檢查您的雙腳:許多糖尿病足都起因于足部的外傷,如果傷口出現感染或久染不愈合的癥狀
        糖化血紅蛋白與糖尿病的聯系
        糖化血紅蛋白與糖尿病的聯系在于,糖化血紅蛋白越高,糖尿病的程度越嚴重,而且它是一個平均水平,不受暫時性升高的影響,在進行治療的時候,會以它為依據。在治療糖尿病的時候,患者需要根據自己的患病情況采用藥物或者飲食療法來治療。
        2型糖尿病能治愈嗎
        醫(yī)學認為糖尿病是終身疾病,目前沒有治愈的方法,無論是1型糖尿病還是2型糖尿病,當然1型糖尿病是胰島功能衰竭,胰島素分泌不足,必須終身使用胰島素來控制,2型糖尿病一般與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應用障礙有關。當然糖尿病早期,經過控制飲食,增加運動,有可能血糖恢復正常,但是如果不控制飲食,不增加運動,來監(jiān)測血糖,過一段時期血糖還會增高。所以2型糖尿病患者,必須嚴格控制飲食,增加運動,控制飲食是指避免吃太多高熱量,高脂肪,高蛋白,高糖含量的食物,以避免對血糖影響太大,還有就是要增加運動,有規(guī)律的增加運動,可以消耗體內熱量,促進血糖在肌肉組織中的代謝,這樣可以很好的控制血糖。必要時就需要口服藥或者胰島素來控制血糖,控制血糖的目的就是要延緩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所以需要監(jiān)測血糖來了解自己的血糖情況。
        語音時長 01:37

        2020-02-13

        53030次收聽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石榴嗎
        糖尿病是一種比較常見而又難治的疾病,這種疾病在飲食上需要特別注意。石榴是一種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而且其還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抗糖尿病作用,還有殺蟲、收斂、通便等功效,因此患有糖尿的是可以吃石榴的。但是也不可以多吃,多吃也會影響病情,嚴重還會導致病情加重影響健康。
        糖尿病腳麻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腳麻可能外界刺激導致,也可能血管病變造成,神經病變和藥物因素引起腳麻也是比較常見。出現腳麻需要找到原因,積極應對。糖尿病人腳麻是經常有的事,只要身體任何的部位出現麻木、疼痛、酸痛,就要及時的檢查血糖,導致下肢腳麻的原因主要是有以下四個方面。一、外界的刺激,來自外界的刺激會導致糖尿病患者發(fā)生手腳的麻木癥狀,中風昏迷引起了頭部神經的刺激,老年人的一個拐杖的刺激或者是頸椎病或腰椎引起麻木。二、血管的病變,長期的高血糖的原因導致逐步地下肢血管硬化以及血管壁的增厚,彈性降低,血管容易形成血栓,并堆積成斑塊,造成下肢血管狹窄閉塞,進而出現麻木的癥狀。三、神經病變,患者長期的血糖不控制,導致神經病變,脫水鞘的改變引起麻木的癥狀。四、藥物的原因,有藥物或者化學制劑同樣可以引起手腳都麻木。所以要根據不同病因進行不同治療。
        語音時長 01:32

        2019-12-09

        50825次收聽

        為什么孕婦會得糖尿病
        妊娠中晚期,孕婦的胎盤會分泌一些激素,孕婦本身也會分泌一些激素,會拮抗體內的胰島素水平,可以導致孕婦體內的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從而引起孕婦血糖升高。妊娠糖尿病是女性在懷孕妊娠期間會出現的糖尿病,主要表現為高血糖,目前妊娠糖尿病越來越多,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孕期糖尿病對胎兒可以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導致胎兒畸形發(fā)生率的增加,可以引起新生兒的低血糖。
        語音時長 01:07

        2019-06-13

        55088次收聽

        糖尿病不可以吃什么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高,所以一些甜的食品,比如點心、糖塊、蛋糕,這類口感特別甜的食物,一般不要吃。另外糖尿病人和正常人一樣,要吃一些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這些可以吃的食物,不能隨便吃,糖尿病人要有一個量的規(guī)定。糖尿病人有糖尿病食譜,比如碳水化合物,就是米面,50%~60%的比例,脂肪不超過30%,蛋白在15%左右??傊悄虿∪孙嬍成线€是要嚴格管理。
        語音時長 01:27

        2019-06-11

        58409次收聽

        二甲雙胍能減肥嗎
        二甲雙胍不能減肥。二甲雙胍不是一種減肥藥,也沒有可以作為減肥藥物使用。但二甲雙胍是一種降血糖藥物,它通過使肝臟的葡萄糖輸出減少,使肝臟往血液中葡萄糖輸出減少及增加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血糖。一些臨床觀察發(fā)現,用二甲雙胍以后,體重有所下降,大概兩、三公斤。服用二甲雙胍以后,10%左右的病人有一些不良反應,包括胃腸道惡心、食欲下降、腹瀉,這些不良反應正好可以引起吸收、或者排泄增多,能夠起到降低體重的作用。2型糖尿病人可以使用二甲雙胍,尤其是肥胖患者適用。但如果把二甲雙胍作為一種減肥藥,除非正好使用這個藥時產生一些明顯不良反應,胃腸道不良反應,才會降低體重。
        語音時長 01:39

        2019-06-11

        64423次收聽

        01:41
        優(yōu)甲樂孕婦可以吃嗎
        孕婦完全可以服用優(yōu)甲樂。如果孕婦要服用優(yōu)甲樂,肯定是因為孕婦有需求?;加屑诇p或者亞臨床甲減的患者都要吃優(yōu)甲樂。優(yōu)甲樂的主要成分是甲狀腺素,是T4。甲狀腺素就是正常人身體中產生的一種甲狀腺激素。孕婦服用優(yōu)甲樂以后,它會在體內轉化,轉化為T3、或者轉化為游離的T4、游離的T3。這些激素完全是在正常人體中存在的物質,只不過是補充不足。所以如果孕婦需要吃優(yōu)甲樂,完全可以,但是要把劑量調整好,避免出現甲亢等不良反應。
        01:40
        酮癥酸中毒是什么病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屬于一種最常見的糖尿病急性并發(fā)癥,危害非常大,在臨床上的死亡率大概在5%到15%之間。酮癥酸中毒是由于糖尿病患者胰島素使用量突然減少,或者被感染,包括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造成拮抗胰島素的激素明顯升高,從而導致患者體內的胰島素絕對缺乏,繼而導致酮體生成增加,超過了人體的緩沖系統(tǒng),造成酸中毒。它是一種急性并發(fā)癥,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突然煩渴多飲,導致神志改變,昏迷、口中有爛蘋果味,甚至最后會出現腎衰竭、休克。所以酮癥酸中毒是一種很危險的急性并發(fā)癥,應該及時到醫(yī)院就診。
        尿糖3個加號嚴重嗎
        尿糖3個加號偏高并非血糖偏高,尿糖跟血糖是兩種不一樣的成分,雖然兩者之間沒有直接的聯系,但如果長期尿糖偏高,還是會導致血糖數據出現變化的。尿糖偏高容易引發(fā)生殖器感染,對于血糖本身偏高的患者來說,會增加患有糖尿病的幾率。一般尿糖偏高可考慮是藥物性尿糖和腎性尿糖這兩個因素,具體病因還需要進行檢查,才可以進行正確治療。
        02:02
        妊娠糖尿病影響胎兒嗎
        妊娠糖尿病對胎兒有影響。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間發(fā)生不同程度的糖耐量異常,不包括顯性糖尿病。隨著生活方式的西方化,糖尿病的孕婦越來越多。妊娠期糖尿病對孩子有影響,它會使胎兒的死亡率增加、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發(fā)生率增加、巨大兒的發(fā)生率增加。妊娠期糖尿病會增加新生兒黃疸發(fā)生率,比正常孕婦的發(fā)生率要高六倍左右。妊娠期糖尿病對孩子的影響大小最終取決于血糖控制的情況。如果血糖控制得很好,控制在范圍之內,和正常孕婦沒有太大的差別。
        糖尿病患者二甲雙胍的應用
        二甲雙胍是治療糖尿病五十多年的老藥,「專利保護期」早已過去,它的生產和銷售不受任何藥企的壟斷,國內生產企業(yè)少說也有數十家。而且它很便宜,一瓶國產二甲雙胍片的市場零售價不到十元,攤到患者的日均藥費也不過幾毛錢。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是物美價廉的降糖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