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息肉的病理分類
從病理學的角度來講,臨床所見的膽囊息肉樣病變包含很多病理類型,其病理學分類可以概括為非腫瘤性與腫瘤性病變兩大類,其中的腫瘤性病變又分為良性和惡性腫瘤。
1.非腫瘤性病變:其中以膽固醇息肉最為多見。膽固醇息肉占膽囊息肉樣病變的65%,下面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1)膽固醇息肉:臨床上發(fā)現(xiàn)了“膽囊息肉”之后選擇手術切除膽囊的患者,術后經過病理學檢查最終證明近7成的患者為這種膽固醇息肉。膽固醇的大量沉著是這類“膽囊息肉”的重要病因,來自膽汁當中的高濃度過飽和狀態(tài)的膽固醇沉著于膽囊黏膜固有膜的巨噬細胞內,逐步向黏膜表面突起,促使黏膜上皮增生、肌層增厚而形成“息肉”。膽固醇息肉的病理特點為多發(fā)性小息肉,業(yè)界一般認為這種膽固醇息肉其直徑通常不會超過10mm,有的書中會說:膽固醇息肉直徑小于10mm者占97%也是這層含意。相對來說腫瘤性息肉多為單個病變,有臨床鑒別意義(但是這只能說是一種大體趨勢或叫做統(tǒng)計學上的特征,可以參考但不能拿來到具體某個患者身上作為確診的依據(jù),也就是說,不能僅憑多發(fā)這一點就斷定是膽固醇息肉)。形態(tài)學上膽固醇息肉質脆蒂較細,易與黏膜分離,動態(tài)觀察下變化較明顯,通常給人一種錯覺是前后若干次檢查的結果互相矛盾,患者或后面的檢查者常質疑前面檢查的正確性。這一點較直徑大小更有區(qū)別意義。鏡下檢查不伴有腸化生及不典型增生,也不含其他基質成分,即便伴有炎癥也很輕微,到目前為止未見有癌變報道。
(2)炎癥性息肉:為炎癥刺激所致的一種肉芽腫,直徑約5mm,單發(fā)或多發(fā)的廣基性結節(jié)。其組成成分有毛細血管、成纖維細胞及慢性炎癥細胞,息肉周圍的膽囊壁有明顯炎癥,至今尚無癌變報道。
(3)腺瘤樣增生:既非炎癥也非腫瘤的增生性病變,為黃色質軟的疣狀物,直徑約5mm,單發(fā)或多發(fā)。其組成成分為豐富的結締組織,其中含有平滑肌束及杯狀細胞,有癌變可能。
(4)腺肌瘤:存在黏膜上皮局部變化、肌纖維增生與局限性腺肌增生,故醫(yī)學上又稱為腺肌增生癥,有彌漫型、節(jié)段型與局限性三種。腺肌瘤也是既非炎癥、也非腫瘤的增生性病變,也可能癌變。
2.腫瘤性病變:此類病變中以良性的腺瘤為主,惡性主要為膽囊癌,所占比例較小,經我們十余年大量病例觀察,不足1%。
相關推薦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01/33/oYYBAF4erl2AXfe1AAMV5EdnIXc71.jpeg)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01/7F/ooYBAF3mJY-Aere9AAMlM-VVPSE71.jpeg)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02/48/o4YBAF4dLaWACZ3LAAKMSoMtg2w39.jpeg)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01/00/ooYBAF3BRpaAEhjrAALOMjvfTjg31.jpeg)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03/C5/ooYBAF6emzWAHzEZAAUz_egO7_k84.jpeg)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72/11/ooYBAFy9i2GAYuyjAAHzAOk-TFw95.jpeg)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71/84/o4YBAFy0XEWAb0m8AAtFnEkz3A0039.png)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71/86/ooYBAFy0XDuANrgPAAso5uC2Pm8073.png)
為你推薦
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
熱門問題
專家答疑
生活問答
- 1 膽囊息肉是怎么形成的
- 2 膽囊息肉是怎么引起的
- 3 膽囊息肉是怎樣造成的
- 4 膽囊息肉怎么引起的
- 5 膽囊息肉怎么突然沒有了
- 6 有膽囊息肉有哪些反應
- 7 什么是膽囊息肉
- 8 膽囊息肉是由什么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