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的治療方法是什么
卵巢惡性腫瘤以手術治療為主、并輔以放射治療,化療等綜合治療。
(1)手術治療:手術中盡量將腫瘤切除干凈仍是—個治療成功的關鍵。手術方式分為徹底手術和保留生育機能的保守性手術。徹底手術的范圍包括雙側附件、子宮、大網膜、闌尾切除和盆腔及腹膜后淋巴結清掃術,對于腫瘤在盆腔有廣泛種植轉移的患者,主張盡可能做腫瘤細胞減滅術。國外報道手術切除干凈的患者,術后化療的完全緩解率為83%,基本切凈者(殘存瘤直徑2cm)術后化療的完全緩解率為42%。
手術后療法:IA或B期1級上皮性腺癌的患者不需再作其他治療。她們的5年存活率并不因輔助療法而改善。IA或B期2及3級腫瘤的患者,與Ⅱ期的患者需要3~6個療程的輔助化療:泰素合并順鉑或卡鉑。Ⅰ期患者的5年存活率為70%~100%, 這依賴于腫瘤的級別, Ⅱ期的患者為50%~70%。
(2)腹腔鏡手術:對病灶較局限者可在腹腔鏡下切除卵巢。腹腔鏡還可用于卵巢癌患者的二次探查,較為安全和準確,且手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低,二探陰性率和復發(fā)率與開腹二探效果相當。
(3)化學治療:治療惡性卵巢腫瘤迄今無統一化療方案,原則是:
①大劑量間歇用藥較小劑量持續(xù)用藥為佳;前者指每療程用藥1周左右,間歇3~4周左右,既能達到有效的抗腫瘤作用,又有利于機體消除毒性及恢復免疫功能。
②聯合化療較單一化療療效為佳:近代多趨向聯合用藥,但須注意聯合化療毒性反應較重。
③根據藥物敏感試驗,選用敏感的化療藥,可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
④按組織類型制定不同化療方案。每療程一般間隔3~4周,具體情況應視患者體質、反應程度、血象及肝、腎功能等情況而定。用藥至少4~6個療程,晚期或不敏感的腫瘤化療者,療程應多些,一般第1年8~10個療程,第2年減少到3~4個療程。由于卵巢瘤很早擴散,手術時多數病例已不能清除病灶,而且放療的效果及應用也很有限,因此全身性化療是一項重要的輔助治療方法。一些晚期患者,經化療后腫塊可以縮小,為再次手術時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Ⅲ或Ⅳ期的患者需要6個療程的紫杉醇與鉑為基礎的治療。在化療開始時,有極微小腫瘤殘留的,與作過亞-適度細胞減滅外科手術的患者, 其平均生存期分別為30~40個月對12~20個月。
晚期卵巢癌往往復發(fā),對化療是否有效可測定CA125來估計。化療結束后, 可能需要第二次剖腹探查, 因為約有2/3 Ⅲ或Ⅳ期的患者, 即使對化療有圓滿的臨床效果, 仍可有病理學證明的殘留疾病存在,5年成活率為5%~40%。
復發(fā)或有進行性卵巢癌的患者, 如果以前對順鉑有效的話, 仍可再給此藥。其他有用的藥包括拓撲替肯, 六甲密胺,異環(huán)磷酰胺,阿霉素與依托泊甙。
大多數晚期胚細胞惡性腫瘤或高危早期的患者, 能夠用聯合化療治愈。最常用的是博萊霉素, 依托泊甙及順鉑。
腹腔灌注化療:將順鉑100mg溶于0.9%氯化鈉注射液200ml中,在子宮雙附件切除術后、關腹前倒入腹腔內,然后連續(xù)縫合腹膜。通過增加腫瘤與藥物接觸機會,提高了治療效果,腹腔化療已成為卵巢癌的一個重要給藥途徑。近年來也有作者術后立即在腫瘤殘留床內撒上緩釋化療藥,對控制術后腫瘤復發(fā)也有重要作用。但對于中晚期患者,在成功的腫瘤細胞減滅術后,多數學者主張術后7~10天開始,也有人認為不用等待4~6周再實施,主要是擔心化療影響術后功能恢復及傷口愈合情況。
動脈介入化療:近年來對卵巢癌患者實施經皮穿刺髂內動脈瘤區(qū)化療術,也取得了良好的近期效果。高濃度抗癌藥物直接注入腫瘤供血動脈,可提高癌灶內部藥物濃度(比全身靜脈給藥者高8.9倍,比腹腔內給藥者高8.6倍)。經腫瘤供血 動脈內化療,有利于提高療效、縮短療程。動脈內給藥后,同期外周血的藥物濃度測定動脈內給藥為靜脈給藥的0.009,為腹腔內給藥的0.27,因此動脈內給藥時腫瘤內藥物濃度高, 維持時間長,而全身毒副作用輕,術后惡心、嘔吐癥狀明顯小于全身給藥。介入化療療效高 ,副作用少,患者樂于接受,為晚期卵巢癌患者拓寬了治療渠道。
動脈熱灌注化療: 應用Seldinger技術, 經股動脈穿刺, 行雙側髂內動脈熱灌注化療, 灌注藥物為順鉑 60mg/m2, 阿霉素 30~40mg/m2 , 絲裂霉素10mg/m2 , 5-Fu 500mg/人。生理鹽水加熱后與藥物溶液混合使溫度為 45~48℃, 根據腫瘤血供情況, 經雙側髂內動脈緩慢注入, 時間為20min左右, 患側與健側藥物劑量比為 2∶1。根據病情分別進行 2~3次經導管動脈內熱灌注治療。
動脈熱灌注能降低腫瘤分期, 增加對局部病灶的控制,改善卵巢癌的預后, 而且不增加晚期并發(fā)癥。動脈內熱灌注化療在局部腫瘤控制方面明顯優(yōu)于全身化療,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4)放射治療:卵巢惡性腫瘤的放射敏感性差別很大,卵巢內胚竇瘤,未成熟畸胎瘤,胚胎癌最不敏感,卵巢上皮癌及顆粒細胞癌中度敏感,無性細胞瘤最敏感,手術后再用放療多能控制。由于卵巢癌較早發(fā)生腹腔轉移,因此照射范圍包括腹腔及盆腔。肝、腎區(qū)加以保護,以免造成放射性損傷。放射量全腹腔為3000cGy~5000cGy/6~8周。
近距離放射治療是指腹腔內注入肢體金(198AU)、磷(32P),可使腹腔表面達到外照射不易達到的劑量,由于其穿透性有限,可用以治療腹腔內表淺轉移,鏡下殘留腫瘤或I期腫瘤術時破裂者,以提高五年存活率。缺點是腹腔必須無粘連,使放射性同位素分布均勻,否則可引起腸道損傷,造成嚴重后果。一般198AU量為120~150毫居里,32P為10~20毫居里。亦可在瘤體內植入125I,以控制瘤體生長。
(5)分子靶向藥物:目前有以粘蛋白為靶抗原的OvaRex 、R1549 (pemtumomab) 、Oregovomab 和Omnitarg (pertuzumab) 等,但臨床療效有待進一步觀察。
相關推薦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51/59/ooYBAGNFM8iADNHPAAHwb-DZj4k45.jpeg)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51/12/o4YBAGNFM6WAGytZAAHuoNM_3Jg28.jpeg)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04/15/ooYBAF62FB6AUP__AAD5D5XH7gw773.jpg)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03/CD/o4YBAF62FB6AW0gUAAFOQozT_No540.jpg)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03/CD/o4YBAF62FB6AMKimAAFZOYeikLc23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