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統(tǒng)腫瘤標志物
1、肝癌的特異性標志物
原發(fā)性肝癌的特異性標志物是甲胎蛋白(AFP)。AFP是胎兒肝細胞合成的一種蛋白質,亦是胎兒血清中的正常組成成分,胎齡3~5月時含量最高,以后即逐漸下降,出生后1~2周即自行消失。在正成年常人血清中的含量低于25ng/ml。得肝癌以后AFP基因又重新激活,合成了這一肝癌及胚胎性癌特異性較強的標記蛋白。血清AFP水平不僅有利于原發(fā)性肝癌的診斷,還是肝癌侵襲性和復發(fā)的預測指標。
根據(jù)AFP肝癌的診斷標準是:①AFP定量≥500ng/ml持續(xù)一個月以上;或②凡SGPT正常,AFP>200ng/ml持續(xù)8周。并能排除妊娠、活動性肝炎、生殖腺胚胎性腫瘤,即可診斷肝癌。但不是所有肝癌患者AFP水平者都是增高的,約70% 左右肝癌病人AFP陽性。所以AFP不高,亦不能否定肝癌。
大量臨床研究表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AFP常呈低濃度增高(200單位以上者,以肝炎可能性為大,而SGPT500ng/ml者多為肝癌。
⑵肝癌AFP定量呈上升曲線,肝病則隨病情穩(wěn)定AFP降至正常。
⑶AFP與SGPT動態(tài)曲線同步或跟隨關系者肝病可能性大。肝病AFP增高常為一過性,且含量多呈低水平(50~200ng/ml,個別高達1000ng/ml以上),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動期、肝硬化及藥物誘導性肝病者AFP含量高峰多在SGPT的升高階段,二者下降也一致,其AFP升高是由肝細胞再生引起。如二者分離即SGPT逐漸下降和AFP進行性上升,則肝癌可能。這種“AFP與SGPT曲線分離”的現(xiàn)象,對診斷肝癌和肝炎、肝硬化活動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鑒別指標。
探索作為AFP輔助或用于AFP陰性肝癌診斷的標志物是一熱點。AFP與其他標志物聯(lián)合檢測可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如與α-L巖藻糖苷酶(AFU)聯(lián)用,敏感性提高到88.6%,與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合用,敏感性為95.5%,三者聯(lián)合的敏感性為100%。Hsia等認為,在發(fā)現(xiàn)肝癌方面,谷氨酰轉肽酶(GGT)比AFP好,IL-6、IL-10和GPC3等有助于識別AFP低水平的病人。
2.大腸癌(結、直腸癌)相關標志物
⑴ 癌胚抗原(CEA):這種抗原在胎兒的腸、肝、胰腺中可找到,在妊娠第8周開始產(chǎn)生,到20周停止生成,故命名為癌胚抗原,其分子量為180KD的糖蛋白。CEA在正常成人不表達,當發(fā)生腫瘤時可重新表達。血清CEA升高可見于消化道腫瘤、乳腺癌、肺癌、胰腺癌、胃癌等,并隨腫瘤分期的進展、癌細胞惡性程度的升高而逐步升高。大量吸煙也有一過性升高的現(xiàn)象。其中以結腸腺癌升高為甚,約有70%~90%顯示陽性,所以CEA不是結、直腸癌的特異性抗原,它是一種較廣譜的腫瘤標志物。CEA正常值小于5ng/ml(正常值可隨應用的試劑盒及不同檢測方法而變,注意檢測醫(yī)院規(guī)定的正常值)。
CEA動態(tài)觀察意義較大,如手術前增高,手術切除后恢復正常,再有升高者,提示復發(fā)或轉移可能。已確診為結、直腸癌患者若手術后CEA增高提示復發(fā)的可能性極大。據(jù)研究表明,血清CEA預測結直腸癌復發(fā)轉移比影像學及臨床檢查早6~8個月。
此外,患腸道憩室炎、直腸息肉、炎性腸病、肝硬化、肝炎、胰腺炎、肺氣腫、哮喘等良性疾病時也常見CEA輕度升高。
⑵ 其它結腸直腸癌腫瘤標志物有:CA50;CA19-9;CA242;CA724。
3.胰腺癌、胃癌相關標志物
⑴ CA19-9:亦稱胃腸癌抗原。胚胎期間胎兒的胰腺、膽囊、肝、腸等組織存在這種抗原,但在正常人體組織中含量極微量。消化道惡性腫瘤,如胰腺癌、膽囊癌、胃癌病人血清中CA19-9含量明顯增高。因此,CA19-9升高可見于胃腸道惡性疾病,包括:胰腺癌、結直腸癌、胃癌和肝癌,其中以胰腺癌患者升高為甚,胰腺癌陽性率大于75%~85%。正常值小于35u/ml.一般大于70u/ml可作為胰腺癌指標之一。胰腺癌伴有淋巴結轉移者血清CA19-9值明顯高于無轉移者,說明胰腺癌患者血清CA19-9含量變化與腫瘤組織的浸潤轉移有密切關系。在胰腺癌患者手術后,化療期間及化療后,可定期測定血清CA19-9的含量。總之,血清CA19-9檢測對胰腺癌的診斷、預測有無轉移、復發(fā)及療效觀察是目前最好的參考指標之一。另外,對膽囊癌、壺腹癌也是有價值的標志物,并可用來鑒別阻塞性黃膽性質,若是癌造成的一般大于200u/ml。
CA19-9對胃癌的陽性率約61.9%,大腸癌陽性率19%,作為消化系統(tǒng)的腫瘤標志物CA19-9與CA-50有一定相似性.
⑵ CA242:其抗原決定簇存在于黏蛋白上,為一種唾液酸化的糖。在正常細胞含量很少,當細胞出現(xiàn)惡性增生時,其含量顯著增加,尤其是消化道腫瘤,明顯高于良性疾病,對胰腺癌的敏感性為60%~80%,特異性高于CA19-9,優(yōu)于其他血清標志物。正常人血清CA242小于25 u/ml,正常人假陽性率為4%。
⑶ CA50:是一種以唾液酸脂和唾液糖蛋白為主體成分的糖類抗原,在一般成熟組織中不存在,在多種惡性腫瘤檢出不同的陽性率,遍布于結直腸、胃、胰腺、膽囊、膀胱、子宮和肝臟等多種癌組織中,所以是一種廣譜的腫瘤相關抗原,但在肝、胰和胃腸道腫瘤患者陽性率高達77%~79%。正常血清CA50值為0~20u/ml。
⑷ CEA:如上所述。對胃癌的敏感性為24.2%。
臨床研究表明,診斷胰腺癌CA19-9其敏感性最高為81.25%,CA242的特異性最高為89.96%,CEA與CA19-9特異性近似,均在78%左右,上述標志物與CEA聯(lián)合測定可以明顯提高陽性率。值得注意的是,在中晚期胰腺癌中約有8%的病人3種標志物均在正常范圍。
我國學者在國內外首次發(fā)現(xiàn)了“MGAgs胃癌抗原”,它對胃癌有很高的特異性,在正常組織幾乎不表達,而在胃癌組織中高表達。這種新的腫瘤抗原有顯著的診斷價值,經(jīng)免疫組化染色證實,其組織學陽性率高于90%,用于檢測(PCR)胃癌血清中的MGAgs,陽性率可高達70%以上,比目前廣泛應用的同類方法高15%。將這種抗原用于高危人群的現(xiàn)場普查,結果顯示在血清中有高滴度或陽性MGAgs的群體可以檢測到胃癌,包括一些早期胃癌。此外還發(fā)現(xiàn)MGAgs陽性的患者,5年癌變率達30%,而沒有MGAgs的患者很少癌變。
4.食管癌相關標志物
食管癌相關特異性標志物尚在探索之中。但用于診斷非小細胞肺癌的血清標志物CEA、SCC-Ag及Cyfra21-1(細胞角質蛋白19片段,CA211)用于食管癌的檢測,取得了一些有意義的結果。研究表明早期腫瘤體積較小,術前三種腫瘤血清標志物總體水平較低,晚期者較高。CEA、SCC-Ag及Cyfra21-1的水平與食管癌的病理分期呈正相關,應用于食管癌的診斷和預后判斷及隨訪,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其中尤以SCC-Ag和Cyfra21-1相關性更好。腫瘤越晚、越大、浸潤越深,腫瘤組織壞死和凋亡后溶解釋放到血液中的標志蛋白就越多。食管癌手術后這些標志物高于正常值的患者可能預后不佳。但由于這些標志物在早期食管癌的表達量很低,平均水平稍高于健康人群,故不便于據(jù)此作出早期診斷。另外,這三種標志物并不具有特異性,最終確診食管癌還應通過細胞學或病理診斷。
相關推薦
為你推薦
科普文章
短視頻
科普文章
短視頻
特色醫(yī)院
熱門問題
專家答疑
生活問答
- 1 什么是腫瘤
- 2 腫瘤是怎么引起的
- 3 腫瘤是怎么形成的呢?
- 4 脊髓腫瘤與脊柱腫瘤有什么不同
- 5 腦部腫瘤包括哪些腫瘤?
- 6 腫瘤是怎樣造成的
- 7 腫瘤是怎么形成的?
- 8 腫瘤是如何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