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衰竭中期如何治療
相信很多腎衰竭患者對西醫(yī)治療腎衰竭疾病多多少少都有一點了解,但是患者朋友們你們聽說過中醫(yī)是怎么治療腎衰竭中期的嗎,那么就有請我們的腎病科專家為您詳細的講解一下中醫(yī)是怎么治療腎衰竭疾病中期的,希望您多家關(guān)注我們腎衰竭頻道,下面就為大家介紹腎衰竭中期如何治療的方法。
中期是指腎功能不全失代償期及腎功能衰竭期,此期體內(nèi)毒素潴留增高。我們治療過很多這樣的病人,在臨床上也總結(jié)了經(jīng)驗,就是說在治療上要重視補瀉兼施。中醫(yī)辨證本虛者,脾腎兩虛,肝腎陰虛多見。標實者,濕濁濕熱瘀血為多。
脾腎兩虛以脾虛為主者,全身疲乏無力,不思飲食,惡心、嘔吐、腹脹、便塘或有浮腫,腰酸膝軟,舌質(zhì)淡,脈沉細,應健脾益氣,香砂六君子湯加減。藥用木香、砂仁、黨參、白術(shù)、茯苓、陳皮、半夏、烏賊骨,配合蟲草排毒膠囊(平安醫(yī)院院內(nèi)制劑),每次3粒,一日三次。脾腎陽虛者,形寒肢冷,腹脹尿少,眼瞼及雙下肢浮腫,惡心、嘔吐、疲乏無力、面色蒼白,舌淡,邊有齒痕,脈沉細,治宜溫補脾腎,濟生腎氣湯加減,制附子、肉桂、牛膝、車前子、熟地、山藥、山芋肉、茯苓、澤瀉、丹皮、藿香、旋復花、代赭石、內(nèi)金、烏賊骨,氣陰兩虛表現(xiàn),全身乏力,面色蒼白,惡心、嘔吐、口干不思飲、腰膝酸軟、手足心熱,舌質(zhì)紅或少苔,脈細數(shù),益氣養(yǎng)陰,參芪地黃湯加減,若腎性貧血嚴重,為氣血兩虧,可加四物湯,當歸,川芎,山芋肉,山藥,丹皮,赤芍,茯苓,澤瀉等。肝腎陰虛,肝陽上亢者,頭暈、頭痛、心煩易怒、惡心、嘔吐、手足心熱、舌紅苔黃脈弦滑,宜滋養(yǎng)肝腎平肝潛陽,杞菊地黃湯或天麻鉤藤飲加減,藥用熟地、山藥、山芋肉、茯苓、澤瀉、丹皮、菊花、枸杞子、天麻、鉤藤、石決明、牡蠣、杜仲等。邪實見于濕熱中阻,濁邪犯胃,表現(xiàn)為惡心、嘔吐、納呆腹脹、口苦、口干、心煩、失眠或便秘,舌紅苔黃膩脈弦滑,宜清熱化濕、和胃止嘔,蘇梗黃連湯,黃連溫膽湯加減。藥用蘇梗、黃連、大黃、陳皮、半夏、茯苓、竹茹、枳實、苡米、藿香、佩蘭等,下焦?jié)駸岫娔蝾l、尿急、尿痛、甚則尿血者,當清利下焦?jié)駸?,藥用公英、銀花、敗醬草、車前子、石葦、金錢草、扁蓄、大黃、滑石等。
慢性腎衰病久入絡,氣機失調(diào),必有瘀血內(nèi)阻,如面色晦暗,唇色發(fā)紫,皮膚干燥,肌膚甲錯,舌質(zhì)紫暗或瘀血、瘀斑,應活血化瘀軟堅,宜桃仁四物湯加減,桃仁、紅花、當歸、川芎、丹參、三七粉、昆布、海藻、積雪草等,總之此期病機多變,臨床表現(xiàn)十分復雜,證候表現(xiàn)不一,所以,治療要以攻補兼施,二者不可偏廢,除辨證施治內(nèi)服治療方法外,配合中藥靜點滴注、中藥灌腸、穴位注射、中藥藥浴及腎囊注射等多方法多途徑綜合治療,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自古以來中醫(yī)成為了我國的國粹,中醫(yī)的神奇讓我們刮目相看,特別是用中醫(yī)來治療腎衰竭疾病,中醫(yī)講究的是身體的陰陽平衡,除了要對癥下藥還需要我們在飲食生活中多一些注意事項。
相關(guān)推薦
為你推薦
科普文章
短視頻
科普文章
短視頻
特色醫(yī)院
熱門問題
專家答疑
生活問答
- 1 腎衰竭是怎么引起的
- 2 引起腎衰竭是怎么得的
- 3 腎衰竭是怎么得的
- 4 什么能引起腎衰竭
- 5 腎衰竭是怎么引起有什么?
- 6 為什么得腎衰竭
- 7 怎樣避免腎衰竭
- 8 什么是腎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