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友病的概述
血友病是一組遺傳性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凝血因子是人體內一組具有引起血液凝固、具有止血功能的生物活性蛋白,主要的凝血因子有十三種,常用羅馬數(shù)字表示為:I、II….XIII(即凝血因子一、二…至十三)。如果血液中缺乏某一種凝血因子,血液就不容易凝固,從而引起出血性疾病。在我國,血友病的社會人群發(fā)病率為5~10/10萬,嬰兒發(fā)生率約1/5000。 典型血友病患者常自幼年發(fā)病、自發(fā)或輕度外傷后出現(xiàn)凝血功能障礙,出血不能自發(fā)停止;從而在外傷、手術時常出血不止,嚴重者在較劇烈活動后也可自發(fā)性出血。血友病是女性攜帶導致下一代男性發(fā)病,可以進行妊娠后的產前診斷,進行優(yōu)生優(yōu)育。
血友病依其缺乏凝血因子種類之不同,可分為:
1.甲型血友?。菏怯捎谀蜃影?即Ⅷ)缺乏引起,亦稱作血友病A,是臨床上最常見的血友病,約占血友病人數(shù)的80%—85%,在某些高發(fā)地區(qū)甚至更高。
2.乙型血友病:是由于凝血因子九(即IX)缺乏引起,亦稱作血友病B,臨床較甲型血友病少見,約占血友病人數(shù)的15%左右。
3.丙型血友?。喝狈δ蜃邮?即Ⅺ缺乏,國外又稱作Rosenthal綜合征)。Ⅺ缺乏癥在我國極為少見。
4.獲得性血友病(即后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常由于自身因素導致某些凝血因子水平下降,或活性降低,如獲得性凝血因子八(Ⅷ)缺乏癥,常由于自身產生Ⅷ因子抗體,導致凝血功能障礙,導致獲得性血友病(甲型血友病)。
相關推薦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06/97/oYYBAGFpQpSAQnz_AAEaZZ_T6Kg66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