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林
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
主任醫(yī)師
糖尿病確實有可能引發(fā)腎病,特別是當血糖長期得不到有效控制時。糖尿病引發(fā)的腎病,通常被稱為糖尿病腎病,是一種常見的并發(fā)癥。雖然不是所有糖尿病患者都會發(fā)展成腎病,但患病風險顯著增高。糖尿病患者需要特別關注腎臟健康,采取措施來預防或減緩病情的發(fā)展。
1、血糖控制良好,腎臟損傷小
如果糖尿病的病情較輕,且血糖控制較好,腎臟可能不會受到明顯損傷。此時患者的免疫系統(tǒng)相對較強,通常不容易出現(xiàn)糖尿病腎病。不過,即使沒有明顯的癥狀,也不代表腎臟完全沒有風險。定期體檢和復查是必要的,尤其是尿液中的微量白蛋白檢測,能幫助早期發(fā)現(xiàn)問題。
2、血糖波動大,腎臟損傷風險高
對于血糖控制不理想,或者已經出現(xiàn)明顯高血糖的糖尿病患者,腎病的風險則大大增加。長期高血糖會損害血管,尤其是腎臟中的微血管,導致腎臟功能下降。當免疫力較弱時,身體修復的能力較差,腎臟病變會加劇。在這種情況下,藥物治療至關重要。常見的治療藥物如二甲雙胍和格列齊特可以幫助控制血糖,減輕對腎臟的損傷。
3、日常生活中的護理和飲食管理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除了遵循藥物治療方案,還需要特別注意飲食和生活方式。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如奶油蛋糕和巧克力,應該盡量避免。與此同時,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也是保護腎臟的重要措施。高壓力的生活也會加重身體負擔,因此學會適當放松,避免過度焦慮,也是預防腎病的重要策略。
糖尿病患者是否會發(fā)展為腎病,取決于血糖的控制情況、免疫力水平以及日常的生活管理。通過科學的治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許多患者能夠有效預防腎病的發(fā)生或減緩其進展。定期體檢、合理用藥和健康的飲食習慣是防治糖尿病腎病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