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性骨折術后還能再骨折
骨質疏松性骨折骨折的危害這么大,醫(yī)生、病人、家屬費了這么大的力氣,終于有些改善了,怎么?還會再骨折?
是的,發(fā)生再骨折的概率還不小呢!正因為如此,我們就要高度重視,做好骨質疏松性骨折術后再骨折風險的評估。
其實,骨質疏松性骨折術中及術后仍然存在發(fā)生骨折風險,甚至更高,因此骨折風險評估對骨質疏松性骨折的治療和預防有重要的意義。
其中,骨密度是經典的骨質疏松性骨折風險預測因素,其代表 70% 的骨強度,骨密度每下降 1 個標準差,被檢測的骨骼區(qū)域骨折風險增加 1。5~3。0 倍。骨小梁結構和骨轉換對骨強度也有重要意義。此外,高齡、女性等因素與再骨折風險相關。肌少癥在骨質疏松和骨質疏松性骨折發(fā)病中的作用逐漸受到重視,肌力和平衡能力評定有助于評估跌倒風險。 當然,抗骨質疏松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及功能鍛煉,有助于降低再骨折風險。 一旦發(fā)生骨質疏松性骨折術后再骨折怎么辦呢? 骨質疏松性骨折后再骨折既可以發(fā)生于原有骨折部位,也可以發(fā)生于其他部位。對于骨質疏松性骨折術后再骨折,尤其應該重視局部和全身的抗骨質疏松治療。骨質疏松性骨折術后原位再骨折則常與骨折不愈合或延遲愈合有關,需要根據具體原因選擇保守治療、增加或更換內固定、植骨甚至關節(jié)置換手術。
除了上面所說的積極治療外,預防跌倒外傷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