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靖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醫(yī)院
主任醫(yī)師
登革熱病毒是一種通過蚊子叮咬傳播的病原體,常見的癥狀包括發(fā)熱、皮疹和肌肉酸痛。這種病毒主要通過蚊子攜帶并傳播,尤其是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蚊子活動頻繁的地方更容易發(fā)生傳播。了解登革熱的傳播方式和癥狀,有助于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保護自己和家人。
1、傳染源:登革熱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唾液和尿液等體液中。病毒在發(fā)病前6到18天以及發(fā)病后3到5天內傳染性最強。在此期間,感染者被蚊子叮咬后,蚊子就可能成為新的傳播媒介。
2、傳播途徑:主要通過蚊子叮咬傳播。雖然有些人擔心通過水源如游泳池、下水道等傳播,但這種情況并不常見。接觸被感染蚊子叮咬過的物體也可能存在風險,但主要的傳播途徑仍是蚊子叮咬。
3、易感人群:雖然所有人群都對登革熱病毒易感,但兒童和青少年感染的幾率較高。孕婦感染后可能對胎兒產生不良影響,增加胎兒畸形或死胎的風險。孕婦在疫情高發(fā)地區(qū)需要特別注意防蚊措施。
4、臨床表現(xiàn):感染登革熱病毒后,患者通常會出現(xiàn)高燒,體溫可能超過39℃,伴隨頭痛和肌肉酸痛。皮疹也是常見癥狀,通常表現(xiàn)為斑丘疹或類似麻疹的皮疹。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xiàn)出血傾向,如牙齦或鼻腔出血。
懷疑感染登革熱時,應立即就醫(yī)。醫(yī)生可能會建議使用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如阿昔洛韋片等。在日常生活中,采取有效的防蚊措施,如使用蚊帳、驅蚊劑等,可以大大降低感染風險。記住,健康的生活習慣和及時的醫(yī)療干預是預防和治療疾病的關鍵。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從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