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的攻擊性與家庭教育
![](https://static3.bohe.cn/article/pc/images/pic1.png)
關(guān)鍵詞: #兒童
關(guān)鍵詞: #兒童
兒童攻擊性(或侵犯性)是兒童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內(nèi)容。一個人生來就具有一種內(nèi)在的攻擊傾向,但隨著生理心理發(fā)展,這種攻擊傾向可能會指向一些有意義的目標(biāo),如征服外部環(huán)境,在駕馭環(huán)境中取得成功。朝著這個方向發(fā)展的“攻擊性”,成為忍耐力、毅力、意志質(zhì)量等人心理的積極成分。
但是如果這種與生俱來的攻擊傾向指向一些不被社會贊許的目標(biāo),如傷害別人,這種攻擊性就是有害的。
在與他人完全不和的成年人和犯罪者中,可以明確看到這種攻擊性的結(jié)果。
本文所要討論的是后一種有害的攻擊性。
一、什么是攻擊性
心理學(xué)中將攻擊性定義為他人不愿接受的故意或工具性目的傷害行為,這種故意傷害包括直接的身體傷害(打人)、語言傷害(罵人、嘲笑人)和間接的心理傷害(如后面的壞話、有傷害他人的意圖但未造成后果的攻擊性行為仍然屬于攻擊行為,但孩子們在一起玩耍時無敵意的推拉動作則不是攻擊行為。
攻擊性行為可以分為兩類:敵意的攻擊和工具性的攻擊。敵意攻擊是有意傷害別人的行為,而工具性的攻擊是為達到一定的非攻擊性目的而傷害他人的行為。在幼兒園里,一個男孩子故意打一個女孩子,惹她哭,這是敵意攻擊;但如果男孩子只是為了爭奪女孩子手中的玩具而打她,則屬于工具性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