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兒童肥胖癥的發(fā)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最近在上海召開的國際兒童與青少年肥胖學術會議資料表明,近十年來兒童肥胖癥的發(fā)病率較以前升高50%以上,兒童肥胖癥不僅影響小兒生長發(fā)育,還將成為成年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膽石癥,結腸癌,前列腺癌癥,子宮,卵巢及乳腺癌癥等疾病的高危誘因。因此,如何防治兒童肥胖癥成為了社會越來越受關注的問題。
那么,什么是兒童肥胖癥呢?兒童肥胖到什么程度才叫肥胖?有什么方法來衡量肥胖程度嗎?兒童肥胖癥是與生活行為密切相關的,以營養(yǎng)過度,運動不足,行為偏差為特征,全身脂肪組織普遍過度增生、堆積的慢性疾病。當體重(KG)/身高(M)2大于20,或體重超過同性別,同年齡兒童平均體重2個標準差即為肥胖癥(相關數(shù)據(jù)可通過查相應表格查得)。肥胖程度可按以下公式計算:實例體重-標準體重×100%,在20-30%為輕度肥胖,標準體重30-50%為中度肥胖,大于50%為重度肥胖。
人體脂肪組織發(fā)育分為2個階段。即胎兒期的脂肪細胞大小發(fā)育階段及出生后的脂肪細胞數(shù)量增加的發(fā)育階段。目前認為導致兒童肥胖有3個關鍵期,即孕后期,產(chǎn)后早期和青春期。孕后期為妊娠后期3月,母親營養(yǎng)過剩,體重增加過快,過大。產(chǎn)后期為生后1-2月內,人工喂養(yǎng),過早添加固體食物,如米糊,八珍糕,雞蛋,肉類等,斷奶過早。青春期攝食量過大,活動過少等,均易導致兒童肥胖。
兒童肥胖的治療目的是促進兒童生長發(fā)育,增強兒童有氧能力,提高體質健康水平。養(yǎng)成科學、正確、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身心健康,去除成年疾病危險因素。在治療兒童肥胖癥時應注意兒童身體生長發(fā)育的特點,以控制體重為基本概念,不進行以減輕體重為目標的所謂“減肥”“減重”治療,禁止使用禁食,饑餓,半饑餓或變相饑餓療法。禁止短期,快速“減肥”,“減重”,禁止使用減肥藥及減肥食品,禁止使用手術治療或所謂的物理治療,如“脂肪運動”“振蕩法”等。治療方案應以運動為基礎,結合行為矯正,健康教育,以日常家庭生活為主要場地實行綜合治療。運動訓練應結合兒童趣味性,可行性,應長期堅持,使運動成為兒童的日常生活習慣。
訓練強度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切忌短期,高強度訓練,運動方式可多種多樣,如跳繩,步行,騎童車,慢跑,踢球等。行為矯正應強調家長,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家庭成員共同參與。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不暴飲暴食,多吃含纖維素多的飲食,如疏菜,水果,玉米,粗糧及多渣飲食。少吃或不吃含熱量高,體積小的食物,如糖,巧克力,西式快餐,油炸食品,動物脂肪,奶油制品等,每天熱卡控制在800-1200Kcal之間,但應注意保證充足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供應。
兒童肥胖癥是可防可治的疾病,只要在出生前、出生后關鍵期做好預防工作,出現(xiàn)肥胖癥后,應注意保持健康,樂觀的心態(tài),多了解有關肥胖癥的知識,強調兒童、家長、社會共同參與,建立科學的,循序漸進的,能為兒童接受的減肥計劃,減少或減輕肥胖的目標完全可以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