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戊肝主要通過食物和水的接觸傳播,也存在一定的血液傳播風險。
甲戊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這兩種病毒都屬于RNA病毒,在進入人體后會刺激機體產(chǎn)生特異性免疫應答,導致肝臟炎癥和損傷。甲戊肝的癥狀包括乏力、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脹腹瀉等消化道癥狀以及黃疸、尿黃等癥狀。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xiàn)發(fā)熱、關節(jié)痛等全身不適癥狀。
針對甲戊肝的診斷,可以進行血清學檢測,如ELISA法檢測甲肝IgM抗體和戊肝IgM抗體,以確定是否存在現(xiàn)癥感染。此外,肝臟功能測試,如ALT和AST水平測定,也可輔助診斷。甲戊肝通常為自限性疾病,無需特殊治療,主要采取對癥支持療法。對于有明顯癥狀或肝功能損害嚴重的患者,可遵醫(yī)囑使用保肝藥物,如復方甘草酸苷片、水飛薊賓膠囊等。
預防甲戊肝的關鍵是保持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尤其是在飲食和飲水方面。建議定期進行體檢,尤其是對于高危人群,及時發(fā)現(xiàn)并處理可能存在的感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