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腸胃炎發(fā)作時,應堅持清淡飲食,并及時調整食物種類以減輕胃腸道負擔和促進康復。癥狀嚴重者需要及時就醫(yī)。
急性腸胃炎常因細菌感染、不潔飲食或暴飲暴食引發(fā),導致腹痛、腹瀉、惡心等癥狀。急性發(fā)作期間,胃腸道黏膜常處于受損狀態(tài),過于油膩或刺激性的食物可能加重不適,因此飲食調整是恢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急性期內可選擇溫白開水和少量電解質水,補充因腹瀉而丟失的水分和電解質,避免脫水。癥狀開始緩解后,可以逐漸添加稀飯、軟面條等流質或半流質食物,既易消化又能為身體提供所需能量。接下來,可適量加入溫蔬菜湯或蒸熟的胡蘿卜泥,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要注意避免生冷、辛辣或高脂食物,例如濃湯、油炸食品及碳酸飲料。
癥狀穩(wěn)定后,可以嘗試恢復正常飲食,但仍需循序漸進,選擇清蒸魚、嫩豆腐、煮軟的綠葉蔬菜等低油低鹽食物。為了防止復發(fā),需特別重視飲食衛(wèi)生,確保食物徹底煮熟,生熟分開處理,并養(yǎng)成勤洗手的好習慣。如若癥狀持續(xù)不見好轉或出現發(fā)熱、腹瀉次數增加的情況,請盡快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