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鏡下腸息肉切除術的方法
發(fā)布時間:2022-10-1185145次播放
視頻內容:
術前應遵醫(yī)囑進食,并適當服用腸道清潔劑,促進腸內容物排出體外,術前需摘除假牙、首飾等物品,并妥善保管。術前通常需要給予解痙藥物或鎮(zhèn)靜劑,注射藥物后,可能會出現(xiàn)一過性視野模糊,心率加快等癥狀,但通常會很快緩解,無需過于擔心。
患者通常需取左側臥位,雙膝屈曲,頭墊低枕,松開領口及腰帶。醫(yī)務人員經(jīng)肛門緩慢導入內鏡后,沿直腸與結腸逐漸向前推進,直至到達盲腸末端。隨后緩慢回撤內鏡并仔細觀察,明確息肉部位,明確息肉位置、大小及形態(tài)等,充分暴露息肉,牽拉息肉使其離開消化道管壁,避免電切時灼傷胃腸黏膜。利用高頻電凝套圈對息肉進行切割。如息肉較小,可直接應用活檢鉗切除,如息肉較大,則需應用勒除細勒除。
患者通常需取左側臥位,雙膝屈曲,頭墊低枕,松開領口及腰帶。醫(yī)務人員經(jīng)肛門緩慢導入內鏡后,沿直腸與結腸逐漸向前推進,直至到達盲腸末端。隨后緩慢回撤內鏡并仔細觀察,明確息肉部位,明確息肉位置、大小及形態(tài)等,充分暴露息肉,牽拉息肉使其離開消化道管壁,避免電切時灼傷胃腸黏膜。利用高頻電凝套圈對息肉進行切割。如息肉較小,可直接應用活檢鉗切除,如息肉較大,則需應用勒除細勒除。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用微信“掃一掃”圖中二維碼,
即可把視頻分享給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關推薦
宮頸電熱圈環(huán)切術不進行手術的情況及其他治療方法有什么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51/EA/ooYBAGNZ6OmAC8dnAAICU8cx8_4317.jpg)
宮頸電熱圈環(huán)切術,是目前處理宮頸癌早期及宮頸病變的常用方法。具有操作簡單,快速切割,病人無痛苦,臨床效果好等明顯優(yōu)勢。宮頸是子宮與陰道相連接的部位,通過宮頸可以進入宮腔,宮頸上皮雖然無法通過肉眼進行區(qū)分,但通過細胞形態(tài)學可分為宮頸柱狀上皮和陰道部鱗狀上皮。宮頸癌是指發(fā)生于子宮頸部的癌癥,好發(fā)部位是子宮頸柱狀上皮和鱗狀上皮相交界的區(qū)域,稱為宮頸上皮移形帶。宮頸癌始于癌前病變,也就是宮頸上皮內瘤變,然后發(fā)展為原位癌與浸潤癌。如果不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就有可能會發(fā)展為原位癌和浸潤癌,因此需要盡早清除病變。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的方法有宮頸電熱圈環(huán)切術,宮頸錐形切除術,全子宮切除術等。醫(yī)生會綜合考慮這些方法的優(yōu)缺點與患者的情況,最終推薦最佳治療方案。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09/89/oYYBAGNFM6OADswxAAIJUZkYKkc05.jpeg)
宮頸電熱圈環(huán)切術手術過程與方法是什么
手術過程與方法。大部分情況下手術在局部麻醉狀態(tài)下進行,必要時還可以采取腰麻,靜脈麻醉或者吸入麻醉等麻醉方法。醫(yī)生先確認病變的位置與范圍,然后利用高頻環(huán)狀電刀切除宮頸上皮移行帶以及部分頸管組織,此時通過電刀的高頻電流,同時實現(xiàn)組織切除與止血作用。因此能夠盡可能的減少出血等并發(fā)癥。將切除的病變組織送至病理科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檢查結果可在一周之后獲得。如果病理檢查需要進行特殊染色,免疫組織化學法,分子病理學檢查等進一步檢查,則可能會導致檢查結果有所延遲。另外如果病理檢查結果顯示,切除面上發(fā)現(xiàn)腫瘤細胞,需要再次進行子宮頸電熱圈環(huán)切術,宮頸錐形切除術或者全子宮切除術。此外即使手術成功結束,也需要定期到醫(yī)院復查,接受針對宮頸癌的隨訪檢查。
便秘的肌電生物反饋治療的過程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51/10/o4YBAGNFCZiADs4AAADxEGsB-8c720.jpg)
便秘生物反饋治療,可通過在患者肛門外,括約肌和腹部放置電極,指導患者根據(jù)肌肉電信號情況,訓練盆底肌和腹肌的協(xié)調運動,從而緩解排便困難。每次治療通常需40-60分鐘,治療次數(shù)可以根據(jù)患者病情,由每周2次到3次逐漸遞減為每周一次,療程一般為一至一個半月,腹式呼吸排便訓練,保持腰背挺直,正常呼吸2-3次后,經(jīng)口緩慢呼氣,同時最大限度向內收縮腹部,然后經(jīng)鼻緩慢吸氣,同時最大限度向外擴張腹部,如此反復練習。按照上述方法充分吸氣后將雙臂置于腿(部),上身微微前傾,促使腹腔內壓力向下作用于盆腔,并適當舒張肛門。同時為避免壓力下降,可適當微微張口,經(jīng)反復腹式呼吸排便訓練后,即使不主動用力,腹腔內壓力也可自然向下作用于盆腔,隨盆腔壓力增加,肛門舒張,促使糞便排出體外。
上消化道內鏡下止血術的適應癥和禁忌癥有哪些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09/87/oYYBAGNFCZSAIX6CAADx9StvsqU270.jpg)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腸等部位病變引起的出血,出血的主要原因包括消化性潰瘍、黏膜損傷以及炎癥等。此外,肝硬化也可導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引發(fā)出血。上消化道出血主要表現(xiàn)為嘔血、便血或黑便,如出血量較大,還可以引起休克,危及生命。上消化道內鏡下止血,可通過經(jīng)口導入內鏡,明確出血部位,并采用多種方法及時準確進行止血治療。但如果患者有以下情況視為禁忌: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嚴重的咽喉炎。二.未能控制的高血壓和心力衰竭。三.嚴重的呼吸功能不全。四.極度衰竭或休克未糾正、血液動力學不穩(wěn)定。五.嚴重脊柱畸形、降主動脈瘤、懷疑有消化道穿孔。六.出血合并穿孔。七.患者不合作或意識不清不能配合。
內鏡下腸息肉切除術的適應癥
什么是上消化道內鏡下局部注射藥物止血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09/7D/oYYBAGNDrq-AIGslAAIp90Amr5o21.jpeg)
上消化道內鏡黏膜下剝離術后如何護理
一、心理護理。術后告知患者治療已順利完成,使患者消除顧慮,樹立信心,更好的配合醫(yī)護治療。二、咽喉護理。部分患者可能會因內鏡刺激咽喉,出現(xiàn)輕微出血或咽喉疼痛,但通常隨時間推移會逐漸自行好轉。三、病情觀察。術后需觀察血壓、脈搏、呼吸、意識。尤其血壓、脈搏的變化,直接反應是否有活動性出血及出血程度。如治療后發(fā)生出血,可通過內鏡進行止血,或在X線引導下進行介入治療。如經(jīng)上述治療仍出血不止,則可能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四、飲食護理。需遵醫(yī)囑適當禁食,一般術后常規(guī)禁食24小時,若無異常,應流食3天以上,胃息肉術后進流食1天,然后進無渣半流食3天。1周內忌粗糙飲食?;謴推诨颊呖墒城宓⒁紫浭?,并囑患者細嚼慢咽,定時定量,避免生冷刺激性食物。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51/06/o4YBAGNDrq6AYkB1AAIqCMMiQ9o49.jpeg)
下消化道內鏡黏膜下剝離術后如何護理
治療后注意事項,治療后通常需進行X線檢查,為預防出血。治療當日需禁食,第二日可食用米粥等流食。絕對臥床休息,不要進行劇烈運動。給予患者生理需要量的液體,以免患者液體量不足引起血壓過低、血容量不足。如出現(xiàn)頭暈、腹痛、便血等癥狀,應及時告知醫(yī)務人員。要密切觀察患者大便情況,如果患者出現(xiàn)血壓波動過大,大便發(fā)黑、帶血,需要進行二次手術止血治療。要注意皮下有無氣腫、氣胸等可能。治療后通常需留院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具體住院時間視患者恢復程度不同,會有所不同。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09/7D/oYYBAGNDroeAFzfkAAIO4MjVzVE71.jpeg)
腹腔穿刺術的術后護理
腹膜腔內液體的形成與吸收,始終處于動態(tài)平衡狀態(tài),任何因素導致腹膜腔內液體,形成過快或吸收過緩,都可造成腹膜腔內液體積聚,形成腹水。如腹水量逐漸增加,還可引起腹脹、腹部膨隆,并可因壓迫橫膈而導致呼吸困難。治療性腹腔穿刺術通過穿刺引流的辦法,腹膜腔內積液可有效緩解呼吸困難等癥狀,避免積液殘留引發(fā)感染,促進積液盡快吸收的治療辦法。在術后患者應平臥休息8-12小時,繼續(xù)觀察患者有無不良反應,穿刺點有無溢液,同時警惕誘發(fā)肝性腦病。術后穿刺處如有腹水外溢,可用消毒棉球涂抹,及時更換敷料,防止傷口感染。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51/4D/ooYBAGNDroSAF_2JAAIWvEf5LSk89.jpeg)
內鏡下腸息肉切除術后護理
內鏡下腸息肉切除術后的護理:第一,如果息肉為0.5到1厘米的患者,術后需要臥床休息五小時。一周內避免過度緊張、勞累以及情緒激動,避免從事有可能使腹腔壓力增高的活動。息肉大于一厘米,以及凝固范圍有較大或者是有其他原因,比如出血或者是穿孔。風險比較大的患者,需要臥床休息3到4天,兩周內要避免過度的體力活動。第二,術后禁食六小時。如果沒有異常手術以后兩天可以進流質或者是半流質飲食,切記吃粗纖維以及肉類的食物,一周內要禁止飲酒和其他有刺激性的食物攝入。如果有出血、穿孔危險的患者一定要按醫(yī)囑進行進食。第三,對于較大的息肉、無蒂息肉或凝固范圍較大者,如果有局限性腹痛,或者是輕度反跳痛時,有可能傷及到漿膜或導致局限性腹膜炎,應該禁食、補液、抗生素治療。四,對于有動脈硬化、高血壓者,應該給予降壓藥物,以防止術后出血。第五,如有腹痛、嘔血、血便等異常情況,應該立即報告醫(yī)生。息肉切除后仍需定期復查,具體復查時間需有主治醫(yī)生根據(jù)息肉的大小形態(tài)以及病理檢查結果等綜合決定,術中注意事項,為確保安全,術中應嚴格遵從醫(yī)務人員指導,同時為便于導入內鏡并準確觀察病變,術中還需要向腸腔內注入少量氣體,部分患者可能會因此而出現(xiàn)腹痛或腹脹,如出現(xiàn)腹痛或腹脹,應盡量放松緩慢深呼吸,如腹痛或腹脹逐漸加重,且難以忍受,應及時告知醫(yī)務人員術后注意事項,術后需進行X線檢查,以明確是否出現(xiàn)腸穿孔等并發(fā)癥,術后可能會因術中注氣過多,引起不同程度的腹脹或腹痛,此時可嘗試適當進行腹部熱敷下床活動或保持俯臥體位,促進排氣。通常3-4小時后隨肛門排氣癥狀即可逐漸好轉。
為你推薦
專家視頻
短視頻
特色醫(yī)院
熱門問題
專家答疑
生活問答
- 1 宮腔鏡手術是怎么手術
- 2 包皮手術什么時候手術
- 3 縮胃手術是怎樣的手術?
- 4 宮腔鏡手術是什么手術
- 5 脊椎手術和其他手術有哪些區(qū)別
- 6 包皮手術是指什么手術
- 7 頸椎手術有哪些手術方式?
- 8 人流手術哪種手術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