囟門指嬰兒顱骨結合不緊所形成的顱骨間隙。囟門鼓起來可能是正常生理現(xiàn)象,也可能是藥物副作用、維生素D中毒、硬膜下積液、腦膜炎等原因導致的。建議及時就醫(yī),根據(jù)不同的原因,在醫(yī)生指導下給予相應的措施。具體如下:
1、正常生理現(xiàn)象:嬰兒的顱骨結合不緊密,所以囟門是嬰兒頭部唯一沒有骨質的部位,起到緩沖作用。在嬰兒哭鬧、用力排便或咳嗽時,可能會出現(xiàn)囟門鼓起的情況,但很快就會恢復正常。這是正常的生理現(xiàn)象,家長不必過于擔心。
2、藥物副作用:使用腎上腺素等藥物可能會導致囟門鼓起。腎上腺素是一種能夠使人體內臟血管收縮、心臟興奮、支氣管擴張、皮膚黏膜血管收縮的藥物,在某些情況下,如果突然停藥,也可能會導致嬰兒囟門鼓起。長時間給嬰兒服用大劑量的魚肝油、維生素A或四環(huán)素等藥物也可能會導致嬰兒囟門鼓起。建議可遵醫(yī)囑進行藥物更換或停用。
3、維生素D中毒:維生素D中毒也可能會導致囟門鼓起。這種情況下,嬰兒可能會出現(xiàn)嘔吐、腹瀉、發(fā)熱等癥狀。建議立即停止攝入含有維生素D的食物和鈣劑,保持低鈣的飲食原則??勺襻t(yī)囑使用氫氧化鋁、依地酸鈣鈉、降鈣素等藥物進行治療。
4、硬膜下積液:積液、積膿、積血,可能會導致腦組織容量增多,表現(xiàn)為囟門鼓起。這種情況下,嬰兒的囟門鼓起會逐漸加重,并伴有其他不適癥狀,如哭鬧、煩躁不安、身體強直等。對于較小的硬膜下積液,有可能自行吸收,可以暫時觀察等待,不必急于治療。如果積液量較大或持續(xù)不吸收,可遵醫(yī)囑使用氫氯噻嗪、醋酸地塞米松、呋塞米等藥物進行治療。如果藥物治療無效,可遵醫(yī)囑進行穿刺抽液。
5、腦膜炎:會導致顱內感染,引發(fā)腦細胞水腫,從而使顱內壓增高,導致囟門鼓起。此時嬰兒可能會出現(xiàn)發(fā)熱、哭鬧、煩躁不安等癥狀??勺襻t(yī)囑使用頭孢克洛干混懸劑、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顆粒、阿奇霉素干混懸劑等藥物進行治療。
建議在日常生活中每天用溫水和無刺激性的嬰兒洗滌劑輕輕清洗囟門區(qū)域,用柔軟的棉球或潔凈的紗布輕拍,不要擦拭或揉搓,以免刺激嬰兒的皮膚。同時,確保囟門區(qū)域保持干燥,避免濕氣滋生細菌。嬰兒囟門需要透氣,避免過度覆蓋或使用緊身衣物。確保囟門區(qū)域不受任何壓力,不要用緊身帽子或其他物品覆蓋囟門。